《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多地工信部门获悉,目前已有超过30个城市向各级工信主管单位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申请,另有多地正在组织编写“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根据工信部工作安排,今年“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持续扩围,计划有20到30个城市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据了解,“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继2016年8月宁波成为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后,日前,成都、苏南城市群、珠江西岸城市群正式成为第二批获批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2月17日,在国新办举办的“2016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根据2017年年度工作计划,工信部将继续深化“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作,推进20到30个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强的城市先行先试。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还从工信部获悉,年内工信部将修订和完善“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导地方差异化发展和重点领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同时启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卓越提升计划,确定首批“中国制造2025”卓越提升试点示范基地,以上述三项措施形成中央、省、试点城市、产业基地协同推进的网络化发展格局。
据悉,下一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遴选,将同时考虑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等不同区域的城市分布,涵盖老工业基地、创新型城市、资源型城市等不同城市发展类型,未来的试点示范城市将充分覆盖全国各个地区。相关专家组介绍,已提交申请的城市的试点示范方案均考虑了地方制造业现有优势和未来产业转型趋势,以及区域带动效应。这些城市成为试点示范城市后,有助于今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相关经验,并能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苗圩近期多次表示,2017年将是我国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一年,工信部等有关部门还将出台一系列举措,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落地和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记者获悉,2017年我国将实施多项制造业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工程、新材料产业创新工程。其中,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选择20项左右基础零部件、15项左右先进基础材料、10项左右基础工艺,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重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并且能够在未来一到二年内取得突破的共性问题。
此外,为支持“中国制造2025”战略顺利实施,财政部将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重大装备首台套推广应用支持力度,将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纳入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范围。同时,财政部还将发挥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引导作用,促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加快发展。

- 清新环境受邀参加第三届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2017 / 11 / 27
- 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部发布 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实施2017 / 02 / 16
- 总理部署《中国制造2025》 20多部委通力落实2017 / 02 / 15
- 李克强为先进制造业加油 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2016 / 12 / 26
- 总理大力助推:“中国制造” 正进行一场“品质革命”2016 / 08 / 29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