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子二代全人工繁殖取得新进展
2019-11-11 17:48
· 来源:
· 作者:吴川
· 责编:刘澄谚
中华鲟;中华鲟研究所;发育;性腺;受精卵;人工繁殖;科研人员;出苗量;三峡;鱼类
2019年10月31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在宜昌黄柏河基地成功对一组子一代中华鲟实施了人工催产繁殖,获得受精卵27万余粒,这是继10月13日取得2019年子二代繁殖成功后的再一次突破。截止到11月6日,此次繁殖已获得优质子二代中华鲟苗种约12万尾,本次全人工繁殖出卵量、出苗量均为历次以来最多的一次,充分证明中华鲟研究所已全面掌握该项技术。
为了更有效保护该濒危物种,中华鲟研究所还开展了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和温度对中华鲟性腺发育影响方面的研究。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即仅由雌性遗传物质繁育后代的技术)是辅助生殖保护技术种一项重要的技术。中华鲟研究所于2013年在行业内率先突破了该项技术。在此次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期间,中华鲟研究所开展了小批量生产雌核苗种实验,并获得300多尾雌核苗种。这意味着中华鲟在缺乏雄鱼这一极端条件下的繁殖难题已经被解决。
鱼类性腺组织的早期发育过程较为复杂,多数鱼类的性腺发育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的调控尤为明显,这引起了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温度对中华鲟性腺发育和分化的影响,科研人员以中华鲟受精卵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孵化温度对中华鲟性腺发育和分化的调控机制研究,为人工调控中华鲟性腺发育和性别比例提供理论支撑。
下一步,中华鲟研究所还将持续开展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研究,对标国际一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中华鲟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为集团公司“创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实现“两翼齐飞”战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三峡集团累计放流中华鲟超500万尾2018 / 04 / 14
- 回到长江!记者亲历2017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2017 / 04 / 10
- 中华鲟生存现状调查2016 / 05 / 03
- 2020尾大规格中华鲟放归长江2016 / 04 / 25
- 研究表明:水质污染致野生中华鲟面临灭绝危机2015 / 04 / 13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