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系列报道(八) | 赞!向学生送温暖,这所南方大学开了个好头
2020-08-27 10:29
·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
· 作者:张金梦
· 责编:城市能源
; ;集中供暖;高校;集中供热;供暖;电厂;蒸汽;南方;南信;空气源热泵;学校;学生;南方地区;生活热水;大学工程;大学;公共建筑;学生宿舍;宿舍;白云

去年以来,高校集中供热着实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下称“南信大”)“火了一把”。对于实施集中供热后的南信大,网友们纷纷表示:“羡慕!别人的大学!”“想去这所温暖的大学”......
(编辑:张胜杰)
事实上,南方供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南方高校实现集中供暖却还是“凤毛麟角”。南信大是江苏省内非强制供暖区第一所、也是南方地区第二所实行集中供暖的高校。2019年,该校启动实施“温暖校园”项目,由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北燃能源”)投资1.7亿元,建设了集中供热示范工程,一期已于当年建成投运,覆盖面积30万平方米。
据介绍,项目将分三期建设,整体采用电厂余热与空气源热泵供热相结合模式,淘汰过去安全性差、加热速度慢的电热水器,以及成本高、舒适度差的空调供热方式,率先开启了高校集中供热时代,也为南方集中式冷热联供发展提供了依据。
“电厂蒸汽+空气源热泵”
开创南方高校集中供热新局面
“目前,我校27万平方米的学生区建筑与近3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已全部实行集中供暖。项目二期也已于今年6月启动建设,计划于10月建成,届时供暖面积将达到50万平方米。”南信大总务处书记陈永曼对记者说。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待项目三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学校105万平方米规划面积将全部采用集中供热/冷,每年预计可节省燃煤约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学校实行集中供暖后,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宿舍里24小时都很暖和,冬天再也不用在宿舍穿羽绒服了!”该校一学生对记者说,实施集中供暖后的学生宿舍取暖,由暖气片代替空调,室内温度维持在22摄氏度左右,宿舍内热水供应24小时不间断,舒适又方便。
北燃能源工程管理部副经理白云鹤向记者介绍,南信大集中供热工程分为电厂蒸汽与空气源热泵供热两部分,其中,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采用空气源热泵供能,而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公共建筑用热则由电厂蒸汽供应。“我们采用电厂蒸汽加热冷水的方式对学生宿舍进行供暖,与原有分散式空调供热相比,设备效率更高、故障率更低,学生可获得持续稳定的供暖/冷服务。”
项目一期自2019年11月投运后,已经经历了一个供暖季的考验。实践表明,校内宿舍、教室供热温度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学校内原有电力负荷紧张的状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大家都说‘南信大的冬天终于不冷了’。”陈永曼说。
建设“温暖大学工程”
探路南方高校集中供暖共赢模式
“近年来,学校用电负荷较为紧张,特别是到冬季,学生对供暖和生活热水的需求日渐高涨,考虑到我校临近南京华能电厂,有充足便利的余热资源优势,经充分调研考察后,我们最终决定与拥有技术资金实力、丰富项目运作经验的北燃能源合作,实施了‘电厂余热+空气源热泵’改造方案。”陈永曼说。
陈永曼指出,学校开展高校集中供暖试点工程的本意就是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有温度的大学”,又称“温暖大学工程”。事实上,这项工程不仅切实解决了南信大师生冬季供暖难题,还开创了南方高校集中供暖特色的商业模式。
在学校集中供暖项目中,北燃能源作为项目投资方,对项目实施设计、施工、运营总包,并靠运行收费获取投资回报。“为了让学生在理念意识上尽快接受这一新鲜的取暖和生活热水模式,我们联合校方向学生做了大量宣传工作。经历了一个供暖季的实践,集中供暖的成效已经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认可,供暖意识与习惯正逐渐养成,学生的自主缴费意愿也在稳步提升。”白云鹤说。

位于南信大校内的集中供热机组
集中供暖项目的实施摒弃了过去的电热水器、电空调模式,解决了学校对电器设备的管理问题,大大降低了学生使用安全隐患,节省了用电负荷,为学校后期规划提供了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学校安全用能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该项目在推动南信大实现“温暖大学”目标的同时,也向建设“绿色大学”的目标大大迈进了一步。
“项目运营一年来,其社会效益已远超预期。为高校集中供暖项目探索适宜的商务模式、建设模式与运营投资模式,正是南信大项目的真正意义所在。随着南方地区对冬季采暖的理念意识逐步提升,我相信商业模式也会越来越清晰。”白云鹤说,“现在,学生们对于生活热水的需求就有了明显增加,今年,我们已与校方达成一致,计划将校园内的47栋楼,全部接入管道热水,为全校师生提供生活热水服务。”
智慧能源助力
“量体裁衣”开展南方高校集中供暖
事实上,从建设到运维,南方高校实施集中供暖并非易事。北燃能源总经理陈斌总结指出,结合南信大项目实践分析,在南方推广高校供能、区域化能源系统,还需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南方高校几乎从未实践过集中供暖,因此开展集中供暖改造,难度远高于北方。特别是在施工阶段,为了配合校内学生上课与休息时间,只能间歇性施工,或者利用寒暑假集中建设。
“学校的集中采暖工程选择在暑期施工。为了赶进度,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调集大量的劳动力及资金实施,管理难度和投资强度非常大,相比较于一般项目,建设成本会大幅增加。”白云鹤说,“比如为了确保项目一期工程在45日内完工,我们同时安排了700多名工人交叉施工,正常情况下,只需100人就可完成施工任务。”
此外,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度较北方高,但湿度很大,百姓习惯冬季开窗通风,且南方地区建筑维护结构普遍保温性能差,导致南方集中供暖整体能耗较高。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河北沧州今年推广新能源汽车将超2700辆2020 / 08 / 26
- 国际充电设施展及电池展26日在沪开幕2020 / 08 / 26
- 北京:超46万人申请新能源车指标2020 / 08 / 25
- 水利部:光伏、风电要符合规划、严格控制2020 / 08 / 25
- 围观!新基建+数字能源,为智慧城市打开怎样一扇窗?2020 / 08 / 25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土耳其总统到场祝贺|中国电...
- 为火电企业能效水平对标工作...
- 2020年煤企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 第四届“数谷吕梁·智赢未来...
- 中国公募REITs试点:充电桩行...
- 凯盛集团精彩亮相第十四届SNE...
- SNEC在沪开幕 “后疫情时期”...
- 智慧光储,质享平价︱上能电...
- 哪些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能“C位...
- 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荣...
- 中国石油“点靓云端•天然气...
- SNEC2020国际太阳能光伏展将...
- 2020国际储能和氢能及燃料电...
- 中设集团与宁德时代科士达签...
- 全球青年绿色创新峰会暨YGT全...
- 能链获中金资本、小米集团等9...
- 乌金下隐藏了哪些智能秘密?
-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
- 在黎明,看见未来|华为智能矿...
- 当矿山遇上数字化,会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