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能源方案, “智慧”当先
2019-04-11 14:23  · 来源:  · 作者:卢彬  · 责编:城市能源

   

  提起上海,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金融”“商贸”“运输”等服务行业,但根据上海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上海市生产总值30632.99亿元,其中有8392.84亿元来自工业。在服务业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增长点的今天,工业对上海经济产值的贡献率仍近三成。 

  上海这个老牌工业城市的支柱产业从未改变,真正发生改变的,是工业的生产方式、能源的利用形式。智慧化的能源利用方案,是上海实现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建设智能微网  构建定制化能源系统

  不到40分钟的车程,就能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到达北边的崇明岛。位于崇明岛西侧的三星镇正在打造“田园综合体”“世界生态岛”,清洁、智能的能源利用解决方案不能缺席。 

  三星镇以构建“零碳社区”为目标,打造了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智能微电网:居民楼的屋顶和道路旁的路灯,根据光照条件不同,安装各种型号的光伏板,风机、充电桩、储能电池系统一应俱全,建成了“风光储充”一体化的智慧能源项目。2018年12月24日,该项目正式并网。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储能及燃料电池事业部项目经理王敬红作为三星微电网项目的负责人,深感这一项目与以往不同:在传统电力行业耕耘多年的上海电气,经历了许多长周期的大型电力工程,但智慧能源项目从设计理念到运维管理,都充满着新鲜感,“节奏快、思路新,对于能源转型发展是一种突破。” 

  三星微电网项目主要包括三层架构,一是发电层,由光伏、风电等组成;二是配电层,增加储能电池系统,平滑光伏功率,实现削峰填谷,保证电网稳定运行;三是用电层,通过能源管理系统,管控用电端配备照明系统、充电桩等公共设施。 

  遍布小镇的设备,通过微电网的“智慧大脑”——“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进行监控管理。集控屏幕上,各类电源和储能设备被分为并网、离网两个系统,并网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运行,生产清洁能源电力的同时,还能增加额外收入,离网系统内的薄膜光伏与小型风机灵活组合,满足小镇居民的用电需求。集控室外,运维人员打开手机APP,就能实时看到微电网的运行情况,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响应设备故障报警。 

  三星镇处于电网末端,在项目实施前,电能质量相对较差,电气化水平较低。上海电气通过自主研发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系统,针对电网特点采用无功补偿等技术,优化电网末端电能质量,满足高可靠性供电需求,实现微网最优运行。受益于微电网项目,崇明三星镇用能水平大幅改善,上海电气也通过项目的实施,为提供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积累了经验。 

  拥抱前沿技术  服务智慧城市建设 

  崇明三星镇项目不仅提升了居民用电质量,还实现了清洁能源电力就地生产、消纳,将能源“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身份合二为一。在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副总裁袁毅看来,这种电力生产与使用的“两端融合”,正是智慧能源系统的表现。 

  根据上海电气的战略规划,“智慧”和“绿色”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袁毅认为,智慧能源应该让能源网与互联网实现“两网合一”,让能源信息可以互联互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用于能源综合服务并创造价值;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可再生能源支持发展和电网稳定运行的核心,实现智慧能源的收放自如。 

  “绿色”首先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包括发展分布式能源、能源就地消纳、冷热电三联供以及多能互补等;其次是对环境的保护,在固废、废水、废气等方面实现“零排放”;最后,未来能源增量将由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主导。 

  类似的能源发展新思路、新理念,正逐渐被众多传统机械工业企业所接受。作为能源装备领域的传统品牌,上海电气2014年达成的煤电、气电等传统能源订单占到8成以上,而到了2018年,新能源订单占比已近7成。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推动着企业必须转型升级,满足城市发展的新需要。 

  在智慧能源管理领域,上海电气自主开发了规划设计、能源管理、远程运维平台,凭借成熟的系统集成能力,为智慧能源提供安全、可靠的绿色电力;电能质量管理领域,上海电气能够提供有源电力滤波器、静止无功补偿装饰,混合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帮助用户进行电能质量治理。“上海电气目前在储能及智慧能源方面也刚刚起步,将继续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来加深对智慧能源的理解,同时推动上海电气在智慧能源技术上的发展。”袁毅说。 

  能源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进步,为城市能源利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能源企业为用户提供的能源解决方案也日益精细。除了上海电气的崇明三星镇项目外,形式各异的智慧能源项目在上海扎根落地:上海世博园建设了囊括智能变电站、配网自动化、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分布式能源接入的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将燃气分布式系统、水蓄冷系统、电制冷、锅炉等能源供应方式相结合,建立了区域供能系统;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将校园建成上海首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用清洁能源电力为学校降低能耗、提供保障……永远走在时代前沿的上海,在城市能源利用智慧化之路上,依然保持领先。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