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全员创新成发展引擎
2015-08-26 14:28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朱向前 蒲创科 史忠华  · 责编:卢奇秀

  11年里,先后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80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0项,成果转化率100%,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2亿元。

  这是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职工王天正命名的“天正工作室”交出的成绩单。截至目前,像这样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胜利油田有132个。

  成果不一定“高大上”,解决问题就行

  一间工房,设施简陋,面积不足15平方米。这是位于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测井巴州分公司院内的李海创新工作室,这也是油田外部市场的第一个创新工作室。

  对于技术创新,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李海有着自己的理解,“基层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不一定要‘高大上’,只要能解决一线生产实际难题就行。”

  胜利油田被称为“地质大观园”,地质条件异常复杂。随着勘探开发进入中后期,开发矛盾日益显现,生产难题日渐增多,探索和解决生产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成为一道不得不过的坎儿。

  2007年,以全国劳模、油田首席技能大师代旭升命名的“代旭升创新工作室”建立。随后,以张吉平、孙汉军、冯新永等20多位技能大师命名的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油田的各个角落。

  从运行来看,胜利油田各类不同的“工作室”,由于扎根基层,更能直接发现现实问题,通过“土洋结合”,实施小革新,在实际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成效明显。

  6月30日,在胜利油田S3-17井开井作业施工现场,2名员工运用 “冯新永工作室”研发的新型立式抽油机移动装置,不到15分钟就轻松地将高原抽油机顺利归位。而在以前,抽油机移位不仅需要大型设备牵引,而且费时又费力。

  近三年来,胜利油田依托创新工作室完成的国家专利达200余项,技能创新成果500余项,解决生产疑难问题1800多个。

  围绕解决油气开采、经营管理、技术研发等工作中的瓶颈问题,胜利油田利用创新工作室整合优化培训资源,吸引技术创新人才,凝聚技术攻关合力,实现了职工技术创新由单一型向联合型提升。数据显示,每年胜利油田确立的职工技术创新重点攻关课题,60%由创新工作室承担。

  为保证每个工作室都在业务系统内具有导向性和领先性,胜利油田每年研究确定职工技术创新重点攻关课题,并开辟多元化投入渠道,每年筹资近亿元用于创新项目的启动、实施和推广。

  据不完全统计,近四年来,依托职工创新工作室,油田不同范围推广转化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达24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90%,职工技术创新年均创效3亿元。

  全队人人能创新、个个有专利

  “以前搞技术革新时,都是单打独斗,像个游击队。而自从有了创新工作室,队里的革新可以说走上了正规化,大大提高了成果研发的效率。”说起变化,该队队长王嶙嶙高兴地说。

  王嶙嶙说的工作室是2009年6月以技师肖军华名字命名的“肖军华工作室”。正是借助这个平台,该队实现了“人人能创新,个个有专利,项项见效益”的目标,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

  数据显示,该队目前55名职工有13人考取技师、高级技师,累计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局级以上创新成果10项。

  7月8日上午,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作业大队会议室里座无虚席。这是胜利油田第六届“技能大师授艺解难到基层——青工岗位创效难题巡诊”活动现场。

  活动中,围绕“基层员工如何更好地开展创新创效”等问题,现场30余名青工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首席技师、油田技能大师王天正,中石化技术能手、油田技能大师范玉斌等面对面交流,现场学艺。

  如今,这样的场面,在百里油区已成为新常态。

  中国石化技能大师代旭升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开展联动攻关和导师带徒。10年来,学员从300人发展到1500多人;培养具有师徒合同的徒弟101名,88人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累计创出1000多项革新成果,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7项,年创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2014年9月,代旭升工作室被确定为“全国劳模示范性工作室”。

  近年来,胜利油田依托“职工创新工作室”融聚人才、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打造了高技能人才队伍。目前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油田建立技师协会、技术攻关小组,吸纳技术尖子、岗位标兵、创新能手3.2万人,使技术创新人才的个体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

  创新让人人受尊重、有奔头

  5月29日,东辛采油厂高级技师吴吉林当选“中国好人”,并被列为中国文明网“好人365”封面人物,同时作为山东省第五届道德模范被山东省文明委推荐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在专家评委看来,吴吉林之所以入选得益于他将有限的生命融于创新创造,先后共完成技术创新成果78项,其中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9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走出了一条闪光的生命轨迹。

  从2005年起,油田制定《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8个制度文件,明确规定了高技能人才建设的具体任务、培养选拔、奖励表彰等内容,让技术人才有盼头有奔头。

  在此基础上,油田突破传统人才成长模式,创新畅通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发展通道,技能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职级序列,从初级工成长发展到油田首席技能大师,每个职级都有职责也享受相应待遇,实现了由过去靠职称学历选人向竞争上岗、岗位职级管理的转变,解决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问题。

  目前,油田有2人分别当选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4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17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胜利油田形成了以78名首席高级专家、高级专家和24名首席技能大师、技能大师为龙头,3000名技术拔尖人才为骨干,2.3万名技术人员为中坚,10.5万名技术工人为基础的技能人才队伍,队伍结构实现了由人才高峰型向人才高原型的转变,为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