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际
究竟是谁在拖油价的后腿?
2020-06-17 11:36  · 来源: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  · 作者:王林  · 责编:刘澄谚

  国际油市在2020年迎来“历史性失衡”实际上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石油供应过剩始终没有缓解,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导致能源需求骤降,供需面缺口持续走宽;另一方面,沙特、俄罗斯和美国这三大产油国之间的政治较量已达到临界水平,围绕“减产”展开的多轮博弈甚至一度让美原油期货价格跌入负值区间。

  当前,全球已有部分国家开始“解封”及“复工复产”,这是能源需求回升的积极信号,但需求回升并非一蹴而就。IEA预计今年全球能源总需求将下降6%,俄罗斯国家信用评级机构NKR则预计全球石油需求要到2022年才能恢复到疫情危机前水平。

  在全球普遍预期需求缓增的背景下,供给侧对油价走势的“影响程度”似乎更具备参考性,这间接突出了产油国的作用。然而沙、俄和美三国之间的关系本就脆弱,既然可以为了“提振油价、平衡油市”短暂和解,自然能够在“满足了自身利益”之后随时走人。

  受“欧佩克+”首阶段减产协议延至7月底的利好影响,两大国际基准油价出现不同程度上扬,美国随即作出了重启油井、恢复产量的决定,这无疑让沙特和俄罗斯十分不满。事实上,沙特此前一直主张将首阶段减产延至8月底,欧佩克内部甚至存在延至9月底的声音,但俄罗斯坚持“一个月一讨论”,目的担心减产过猛导致油价回升太快,间接为美国大开方便之门。

  其实,单就提价限供而言,沙特最具“奉献精神”,不仅努力履行减产执行率甚至还额外贡献减产数量,作为全球产油成本最低的国家,沙特实际上是承受低价考验最有力的一方,但该国却始终是减产联盟中最守信用的国家。而俄罗斯则将“政治权术”高手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台前积极响应沙特减产号召,台下仍然并不限制本土产量,这也是促使沙特3月发起“低价战”的主因,要不是美油期货价格因此首次跌至负值,让经济严重依赖能源收入的俄罗斯终于有所收敛,该国可能会继续在减产执行方面虚与委蛇。

  在平衡油市上,美国的机会主义嘴脸显露无遗。油价暴跌致无利可图时,美国寻求减产,而当减产协议略微奏效使油价恢复之时,美国又趁势将页岩油再次倾入市场。

  “欧佩克+”和美国这种“看似沟通、实则脱钩”的状态,让美国窥到了“占便宜”的机会,也促使俄罗斯必须选择“减产短期延长”的路线。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沙特和俄罗斯的携手是为了共同对抗抢占传统石油市场份额的页岩油,保价格还是保份额一直是“欧佩克+”最头疼的问题,既要推高油价以满足各自财政预算需求,同时还不能让油价回升过猛,否则会鼓励本就不愿减产的美国趁火打劫。

  显然,沙俄主导的减产联盟只有从根本上打破“我减产美增产”的“死循环”,才可能给予国际油市更明确的走势预期,否则变数极大的美国仍然是导致油价“翻车”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油市的稳定复苏仍然难以企及。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34e1ed201302e35c880cd976cf7a656.pn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