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学家们破解“碳黑洞”的重大成果——国家973计划项目“干旱区盐碱土碳过程与全球变化”已于近日通过科技部验收。
项目首席科学家陈曦表示,项目组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盐碱土对二氧化碳的真实吸收,找到“碳失汇”的隐匿环节,推进了全球碳循环的研究,为我国碳排放国际谈判提供了新依据。
随着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以及全球温度的不断上升,碳循环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其中全球碳平衡是其核心问题。科学家们在进行全球碳平衡研究和估算中发现,有近20%的二氧化碳排放去向不明,这就是全球变化与碳循环领域熟知的“二氧化碳失汇”问题,即“碳黑洞”问题,每年失汇量约有19亿吨,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量。各国科学家相继研究了海洋、森林、草地、农田、湿地和土壤有机碳,来寻找“碳黑洞”,近20年中一直未果。
但这一难题却被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破解了。新疆生地所科学家在对中国西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CO2通量进行测量时发现,荒漠盐碱土正在默默地以无机方式大量吸收二氧化碳。
国家973计划项目“干旱区盐碱土碳过程与全球变化”正是基于这一科学发现而立项,这个由3国8个单位58名科学家组成的“973”项目团队,用5年时间,深刻回答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用近20年时间没有解决的“碳黑洞”问题,发表了200篇论文。
围绕盐碱土碳循环这一新的科学主题,该项目证实了盐碱土对CO2的真实吸收,提出了定量计算公式,发现CO2最终的归宿是地下咸水层,初步估计干旱区地下咸水中存在1万亿吨碳的巨大活动无机碳库。
这一重大发现在干旱区找到了部分“碳失汇”,推进了全球碳循环的研究,为“碳失汇”的寻找拓展了空间,并对国际学术权威关于“干旱区无机碳在全球现代碳循环中可以忽略不计”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新碳汇的发现,为我国碳排放国际谈判提供了新的依据。干旱区盐碱土开发伴随着自然碳汇过程,这是自然界良性反馈的又一有力证据。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新疆生地所所长陈曦研究员表示,通过该项目与欧盟和中亚国家科学家的共同研究,拓展了我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及与欧盟的科技合作,对促进欧亚内陆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记者佘惠敏

- 节能环保企业慎防工程招投标十大黑洞2016 / 05 / 30
- 神华腐败案:故意造煤田火点 谎报灭火项目2015 / 02 / 06
- 【能源万花筒】《星际穿越》这么火,但你知道黑洞城市吗?2014 / 11 / 19
- 神华、华电腐败案曝光 下一个能源央企是谁?2015 / 02 / 06
- 揭秘“驾照考试腐败”黑洞2014 / 09 / 01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