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节能环保
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与产业需求
2016-12-08 09:27  · 来源:土壤地下水修复  · 作者:彭丽霞  · 责编:节能环保

  我国土壤地下水修复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与起步阶段对应的技术需求与管理支撑尚缺乏针对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科研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

 

  我国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研发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来自产学研领域的专家们意见比较统一:最大问题是科研与工程应用相脱节,一些研发出来的技术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部分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定位偏重基础研究或重复性工作,没有针对实际需求做研究。我国70%左右的土壤修复项目采用了稳定固化、填埋或水泥窑焚烧等技术。在业主和修复治理企业眼里,这3种技术都相对简单,在固废领域已很成熟且广泛采用。

  在修复技术的装备化、标准化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由于研发出的技术在大型修复工程的落地还不够,也就谈不上对修复中技术应用情况深入地建立后评估体系。

  未来污染场地的修复必须土水一体化统筹考虑;象征性的科技条款规定实际很难推动技术进步。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土壤修复,除了关系土壤和地下水一体化修复技术发展外,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到饮用水安全,而目前我国水资源是严重短缺的。

  未来哪些技术是重点? 

  攻克以土壤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为目的绿色修复技术,研发高效低成本的农田土壤修复技术及其规模化应用配套技术应成为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土壤修复技术还缺乏有效的市场需求,但是农田耕地土壤污染却是不容忽视的。不久前,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强调土壤污染治理中的“风险管控”和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反映出我国在农田耕地修复技术可行性问题。同时,大规模物理化学修复耕地还存在经济性问题。对此,罗启仕建议,鉴于农田土壤污染危及食品安全、涉及民生重大问题,研发高效低成本的农田土壤修复技术及其规模化应用配套技术应成为重中之重。

  随着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项目的增多、邻避效应的日渐凸显,未来污染场地修复将很难找到离场处理的场所,应该会更多采用原位修复或者原地异位修复技术,这就对修复实施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