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建设是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客观需求,我国城市水环境目前面领着诸多重大问题:“逢雨必涝、雨停即旱”、水资源缺乏、径流污染与合流制污水溢流所带来的面源污染等。以往中国水污染治理行业更强调的是点对点治理,未来发展方向必然向流域治理、城市水系统的综合解方案的面源或立体的治理方向发展,海绵城市正是符合这一趋势。建设海绵城市是最可持续的城市水环境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可缓解暴雨等极端天气对于城市排水的影响。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海绵城市建设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城市的普遍“逢雨必涝、雨停即旱”,大部分城市排水系统缺乏应对极端天气能力。大雨暴雨天气城市积水严重,给人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人身安全隐患和财产损失。根据建设部2010年对349个城市内涝情况的调查,2008-2010年共有289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占调查城市数的80%;“过去3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12小时,淹水深度超半米,北京、济南等城市甚至发生了造成伤亡的严重内涝”。近年全国极端气候事件增多,2015年以来全国20个省市因为洪涝导致2000多万人受灾,暴雨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53亿元,主要原因是传统城市建设中由于大量采用灰色基础设施导致城市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而失去了渗水蓄水功能。
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应对径流污染及水资源缺乏。①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我国目前有16个省市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国际公认重度缺水线(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有6个省区为极度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然而这些严重缺水的地区大多连年遭受雨涝而无法蓄积和利用雨水资源,2013年,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以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缺乏问题。②初期雨水携带了大量地表污染物而成为城市水体污染的重要面污染源,是目前全球城市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很多城市,初期雨水中COD等浓度已经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V类水标准,此外合流制污水溢流(CombinedSewerOverflow,CSO)是水体污染的另一主要原因。点源污染持续改善,但面源控制还没有有效进展,城市雨水系统的进一步改造才是系统性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重要出路。
原标题: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市场需求分析

- 北京:暴雨带来追问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该如何达到?2018 / 07 / 18
- 水自净 不看海——探访武汉市海绵城市样板工程2017 / 09 / 12
- 2016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年度大事件2017 / 01 / 10
- 海绵城市PPP项目结构设计与运作程序要点2016 / 11 / 16
- 湖南长沙2030年基本建成海绵城市2016 / 11 / 08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