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主设备的进口与国产
2014-05-23 15:12  ·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 作者:王伟军、郭四均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序言  

  分布式能源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优化能源结构无可非议的最佳选择系统,也是进行环境污染治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目前这个行业的发展让一般常规人士看不懂:一边叫苦连天喊亏损、一边是快马加鞭搞建设,冰火二重天,需要我们冷静思索认真分析。笔者归纳了一下基本主要是围绕系统项目的实际运营无经济效益、再者运营亏损,造成系统运营无效益亏损的原因到底在那里?当然造成系统项目亏损的原因肯定来自于是多方面,主要是项目投资成本高,这里我想首先简单分析其中的部分原因:系统主要设备燃气发电机组,后续有时间再进行寻找其他辅助设备和系统的原因。  

一、 燃气发电机组  

  目前主导分布式能源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燃气发电机组为:1、燃气汽轮发电机组;2、燃气内燃发电机组;3、燃气微燃机组(本报告不作分析);从功率因素上可分为:兆瓦级、千瓦级,从单体项目装机规模可分为:10~90兆瓦;1~10兆瓦;纵观已建项目:设备以原装进口为主,也是系统中占单件设备投资额最大的设备,  

  燃气发电机组的成本分析:进口燃气发电机组的采购是整个系统中最大的单件设备,经测算是RMB:2800.00元/千瓦(折RMB:250000.00元/吨),同等于豪车的价格,国内原材料钢RMB:5000.00元/吨,这就包含着燃气发电机组产品的制造和技术等是约50倍的利益空间,这其中有制造商、销售商与各种税收利益在内,可是对于一个项目来说他的产品按十年折旧成本是RMB:280.00元/千瓦年。按一年实际运行时间2000小时,也就是2000千瓦/年,产生的毛收益RMB:1500.00 元/千瓦年,(电力收益0.75元/千瓦-燃气成本RMB:0.7元/千瓦=利润空间是0.05元/千瓦),实际毛收益RMB:100.00元/千瓦年,项目亏损幅度达RMB:180.00元/千瓦年。所以按现有的电力销售价和燃气消费价分析,燃气发电机组的设备价格在现行价格的基础上4折能保持气电生产与销售平衡状态,余热部分的收益可维持燃气发电机组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成本,明确地说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所配置的燃气发电机组的采购价在RMB:1000.00元/千瓦(折RMB:100000.00元/吨)燃气发电机组产品的制造和技术等也有约20倍的利益空间,这样的单价具有一定的投资建设价值意义。上海市政府2013年~2015年采取设备采购补贴政策RMB:1000.00元/千瓦,这还需要实际弥补RMB:800.00元/千瓦差额空间,还没计算建设周期的资金占用等等成本,作为企业化投资者来说,是只亏不赚的项目,在国家竭力维护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也无法吸引民间资本企业来投资建设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项目。  

  笔者认为扭亏为盈需要准确的切入点:降低投资成本、降低运行费用、提高利用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清洁绿色电能深加工。走伸手加大财政补贴之路伤害纳税人行不通、走能量输出涨价之路伤害消费者也行不通。这里必须运用科学技术进行项目的可行性投资风险评估走创新之路,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清洁绿色电能深加工是成功建设分布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之路,这里燃气冷热电三供系统为了环境污染治理所不可切割的成本费用,理应有环境污染企业付费买单。  

二、 国产燃气发电机组是否适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应用国产燃气发电机组是未来必然的趋势,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谋求国产燃机与进口燃机在同一市场平台竞争,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服务,同等产品比价格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能完全停留在为了谋求经济利益,而盲目地采用国产燃气发电机组替代成熟的进口燃气发电机组,但是积极寻找二者之间的技术差距,提升国产燃机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系数,是当务之急头等大事。这里还关系到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运营管理人员的素质,例如:一台汽车让10个人使用,最终会有10个结果,包括汽车的事故、能耗、寿命以及维保费用,还有就上海生产的桑塔纳汽车的使用寿命大于原装进口奔驰汽车的使用寿命也不是个例。需要高素质的运营管理人才来管理运营系统,中国制造技术已不是20年前的中国制造技术水平,这20年来引进、吸收、发展技术进步的速度超出了全世界有识人士的想象,这里更需要国内燃机制造商拿出确实可信的数据,以理服人价廉物美的产品终究会被市场所认可。  

三、 建立抗风险意识的国产燃气发电机组营销机制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切都是在快速的变化中求发展,传统的营销体系已适应不了如今充满变化的市场,从市场商品平衡时代的广告营销到市场商品饱和时代的技术营销,层出不穷的星级服务营销,发展到贿赂围猎等非法营销,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对未来的预知永远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命脉之一。未来的市场是个法制的市场,也是个透明开放的市场,以及是个买卖双方合作共赢的市场,产品制造商与项目投资商、运营管理商风险共担是未来新经济下崭新的营销格局,作为产品制造商首先考虑的是项目投资建设方的风险,为此笔者认为产品制造商在对自己产品具有足够信心的前提下必须拿出勇气,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解除客户的困惑、承担客户的风险、保持信息的互通,具备了以上彼此理解的基础,产品自然会走进投资建设方的可选范围,双方合作共赢风险共担机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建立起来,这才是真正新经济下的营销机制,以上说法是否合理和符合未来市场的发展预知还有待制造商去研讨。  

四、 建立项目系统安全、可靠、高效、经济运行的责任感  

  安全第一会覆盖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全过程,综合起来安全、可靠、高效、经济运行是希望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甚至还要马儿多拉快跑,当然牲口与机器有质的区别,但道理是相通的。国内燃机制造商必须要有这样的理念和企业文化,燃机的设备制造需要技术研发力量的投入、需要市场的培育、更需要制造商去面对和努力创建实际应用平台,接受市场的考验。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想依托政府制定、领导协调这种老思路,估计是天方夜谈,预计这样的方式给予的项目也不一定能做好,因为这其中缺少了产品制造商对项目系统责任感的元素,对项目投资商来说也是个负担。一个能全力承担燃气发电机在系统中的安全、可靠、高效、经济运行的产品制造商,对系统负责任的国产燃气发电机是替代进口燃气发电机的首先产品。那种一边叫苦连天、一边拒绝国内优秀的燃机制造商参与竞争,为自己的项目成功建设设置竞争门槛不可取,产品制造商的积极参与项目竞争对投资建设方是莫大的荣幸,更是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走向光明的重要标志,燃气发电机替代进程有待投资建设方权衡利弊认真考量,当然更应该由国产燃气发电机组产品制造商严格把关考核各项技术指标,委派专业人员现场负责产品运营的管理维护,解除投资方的后果之忧。  

五、 尾言  

  30年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制造崛起,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正在为把正经济发展方向而不惜地努力,扭曲的市场会理直,各个利益集团堡垒在打破,真正的市场经济在规范,机遇就在大庭广众面前,面临的系统投资总体成本困境会随时突破,市场经济需求的多元化同时也会促使进口燃气发电机组赢得更多市场,其次中国燃气发电机组走创新之路是真正的未来。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