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连续九年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汽车保有量也已超两亿,在数量上俨然是汽车大国。与此同时,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2017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67%,而汽车消耗了超过80%的成品油,汽车有效的节能管理因而显得至关重要。
一、油耗标准不断加严工况油耗逐年下降,而实际油耗却没有改善
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并且在2012年引入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的要求,两者都在不断加严升级,工况油耗水平逐年下降,2006-2016年工况油耗下降大约15%。然而,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基于近百万车主实际驾驶的真实油耗数据分析发现,车型的实际道路油耗平均值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稍微上升,与工况油耗的差异也在逐年增大,从2008年款的12%增加到了2016年款的31%,且近两年增长幅度尤其明显。通过对驾驶一年左右的2016年新车型的实际油耗分析,其实际油耗水平大约超过对应的四阶段油耗限值要求的10-30%,且整备质量越大,实际油耗与对应的油耗限值之间的差距也越大,在1500 kg~2000 kg质量段内,实际油耗更是比限值要求高出20-30%。
油耗差异随车型年份逐年增加,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工况试验条件与实际道路情况较大的客观差异,中国现行NEDC工况为纯粹引入欧洲的测试条件,即使在引入之初尚能适应国内道路情况,近十年我国在道路铺设、城市规划和汽车保有量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工况条件与我国实际道路情况的差距显然越来越大, 尤其是城市工况与高速工况配比非常不符合中国实际驾驶情况。另一方面,汽车企业越发熟悉测试规程,学习适应现有工况,会选用在现有工况条件下有较优表现的节能技术,可能这些技术在实际道路驾驶中并没有那么优秀的节能效果,如iCET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市场份额比较高涡轮增压比自然吸气会导致更大的油耗差异;此外,汽车产品的生产一致性并不是很好,企业在油耗工况测试环节,选择最优测试车型在最佳模式下进行,以得到最低的工况油耗水平,而实际生产并进入市场的产品,油耗性能要逊色于测试车型。
数据来源: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2017).
乘用车实际油耗与综合工况油耗差异水平发展趋势
二、汽车节能管理不能仅停留在工况油耗上,更需关注实际油耗
过去十年,汽车节能管理只关注了工况油耗,在油耗标准加严升级的情况下,即使工况油耗下降了,而实际油耗并没有降低,也没有达到汽车节能管理的最终效果。在国家六阶段排放标准中,在型式认证中引入了实际驾驶排放(RDE)要求,也建议应用到油耗测试与管理上来。汽车油耗标识也可以根据RDE油耗测试结果进行引导,当然,受气候条件、道路条件、城市设计与管理水平、汽车保有量的影响,各地区油耗差异也非常大,以某品牌2017年较为畅销的一款车型为例,全国实际油耗平均水平达到了11.2 L/100km,比其综合工况油耗7.8L/100km高出43%,其中,东北三省的实际油耗比云南、西藏和青海要高出25-30%,如此,区域油耗差异可通过大数据获取校正系数来调整。用“油耗标识”来表征接近于实际的油耗水平,有效地指导消费者选择购买节能效果最优车型,一方面可消除消费者对“官方油耗一点也不准”认知,另一方面,也督促企业能真正做到实际油耗节能技术升级。此外,建议加强油耗的生产一致性管理,尽可能的避免合规车型与生产车型的油耗差异。
数据来源: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2017).
某款典型SUV车型在全国范围内的实际油耗分布
三、尽早基于“中国工况”进行汽车节能管理
实际油耗与工况油耗之间的差异逐年增大的事实,虽说不全是工况循环条件的不合适造成,但通过设计和施行中国自己的工况条件,必然能够使这一问题更加明朗化,政府也将更加能够清晰地了解我国汽车行业真实的油耗水平,制定更加有效的节能政策。据“中国工况”项目组透露,截至2017年9月,项目组在41个代表城市建立了约5500辆车的采集车队,收集了约4400万公里的运动特征、动力特征和环境特征数据,更能代表中国地域与驾驶行为,基于“中国工况”测试的油耗更贴近实际,缩小了14%的差异,如果考虑空调( 10%)和加载( 3%-5%)的影响,中国工况油耗与实际油耗将会更加接近。
建议尽早基于中国工况下开展节能管理与实施,其一,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日新月异,已完工的“中国工况”也具有时效性,如若推迟五年实施,届时中国整体城市环境又会发生较大变化,彼时的“中国工况”可能已成为“中国旧况”。其二,需要通过“中国工况”的实施,来促进接近实际驾驶条件下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实现真正节能。其三,尽早施行中国工况,消除消费者对实际油耗与工况油耗差异的偏见,届时,车辆工况油耗将更具有权威性,能够指导消费者选择更低油耗的车型,通过“以销促产”鼓励和推广低能耗车型。其四,在过渡实施期间发现问题争取时间修正完善,保证后续全面实施过程顺利进行。

- 中国新能源汽车日出行里程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018 / 02 / 07
- 新能源与降油耗,不是顾此失彼的选择2018 / 02 / 05
- 美国货运油耗是如何奇迹般降低的2017 / 05 / 04
- 油耗关口收严 新能源汽车承压2016 / 08 / 03
- SUV热销引发6.9L油耗达标危机 工信部欲将节油考核挂钩车企产量2014 / 10 / 23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