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施行。据了解,该决定是日前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下称《目录》)有关条目进行调整后形成的,其中,将《目录》中鼓励类“四、电力”第 3 项“采用 30 万千瓦及以上集中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以及热、电、冷多联产”修改为“采用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30 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
通过此次调整,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被列入鼓励类,获得了政策的肯定与支持,也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那么,背压型热电有何优势?缘何被列为鼓励类?这又将对背压机发展产生什么影响?而目前背压型热电发展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
以热定电,节能优势明显
“在众多发电机组中,背压型热电联产机组因为消除了冷凝器的热损耗,所以能很好地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顾问王振铭说。
据专家介绍,背压机组是以热负荷来调整发电负荷的发电机组,气轮机进多少汽,机组就排出多少汽,真正实现了“以热定电”。同时,机组的热效率可高达80%-90%,远高于目前国内的大型超超临界机组40%左右的热效率,是优良的节能环保机组。
“此前热电联产机组以抽汽机组为主。”王振铭说,抽汽机组是在汽轮机上打个洞,抽出一部分蒸汽用于对外面供汽,而剩余的蒸汽用来发电。既可以在发电的同时实现对外供热,也可以作为纯发电机组运行。“这种机组有一个好处,即能够做到主动调节,以适应外界电负荷和热负荷的变化,保证机组的经济运行。”
“但抽汽机组在凝汽运行时,会有冷源损失,其热效率也相应会有所降低。”王振铭表示,相比较而言,背压机由于消除了冷凝器的冷源损失,所以在热效率方面是最高的。
但是背压机组也有其缺点。
“由于机组电负荷完全依赖于外界热负荷,所以机组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差。”王振铭称,“此外,当热负荷较低时,背压机组效率会下降,这也导致其经济效益降低。”
据王振铭介绍,在此前的“能源部”时代,有一段时间我国也在大力提倡背压机。当时审批的热电联产项目若不采用背压机,就很难得到审批,所以导致当时上了大批背压机组项目。但由于背压机以上缺点的制约,机组在投产之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那时在湖南邵阳投建了背压机组项目,但是该地区地处电网末端,用汽量低,为了满足当地电负荷需求,机组只能开个口子,将蒸汽往天空排,这种运行方式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主客观两方面因素促成政策鼓励
“而目前之所以将背压型热电联产列为鼓励类,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王振铭说,一方面,通过这么多年的热电联产发展经验,人们对于各种热电联产机组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地区形成了相对稳定、用汽量较大的供热市场,这为背压型热电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随着人们对机组性能了解的深入,目前电厂在应用背压机时,通常会与抽汽凝汽机组配合使用。背压机一般会作为基荷,而抽汽凝汽机承担负荷调节任务。”据王振铭介绍,目前背压热电联产机组在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发电煤耗低于200克/千瓦时,虽然抽汽凝汽机组的发电煤耗可能高达400克/千瓦时,但是两者配合使用时可以优势互补,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性。
但事实上,目前也存在全部采用背压机的热电联产企业。以浙江绍兴的嵊州热电厂为例,该厂采用的便全部是背压机组。“之所以能够实现全背压机组运行,主要有两个原因。”王振说,一是该电厂在当地发展多年,形成了比较稳定且规模较大的供热市场,机组热负荷有一定程度的保障;二是该厂背压机组采用大中小相结合的配置方式,实现了对热负荷变化的调节。
得到应用重视,获发展良机
据介绍,热电联产是目前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能源利用方式,每1万千瓦装机与热电分产相比年节约标煤1万吨。数据显示,“十二五”我国新增热电联产装机规模约1.1亿千瓦,到2015年我国热电联产装机规模将达到2.5亿千瓦,占火电装机规划的32%至35%,可使电力行业单位GDP能耗减少3%至5%。
“但是我们了解到,我国目前有很多热电联产机组存在假热电嫌疑。这些机组几乎不供热或者供热量微乎其微。”一位长期从事热电行业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只有背压机才是真正的热电联产,也真正遵循了‘以热定电’的发展原则。”
“但是近年来,背压机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项目投建和电量上网电价方面也鲜有优惠政策的支持。”上述人士表示,“而此次被列为鼓励类,可以说背压机热电联产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背压机发展步入了正轨。”
另据了解,背压型热电联产机组,在北方城市冬季的集中供暖方面也有其他机组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因为过去政府相关部门有些工作人员对背压机并不是特别了解,在政策制定方面,始终没有到位,这也使背压机热电联产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位住建部城镇供热专家表示,“此次被列入鼓励类,对背压型热电联产的发展来讲,可以说是巨大的机遇。”
王振铭对此也认为:“此次被列为鼓励类,加之背压机项目审批权下放,对背压型热电项目的发展是一件大好事。”
面临大型机组强势竞争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背压型热电联产发展前景绝非平坦,甚至可以说是凶多吉少。
据了解,背压机组装机容量通常在5万千瓦以下,机组较小,而我国目前发电机组大型化趋势明显。“当前,相当数量的项目均将高参数、大型化机组列为优先选择,60万千瓦以下的纯发电机组拿到审批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据上述人士介绍,现有3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近年来亏损现象频现。如果不是热电联产,那么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几乎注定亏损。所以有不少3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进行了供热改造。但是其中部分机组改造后的供热量相当有限,同时仍然存在冷凝损失,所以效率方面仍不及背压机组。
“但是30万千瓦或60万千瓦热电机组,对于规模要小得多的背压机组来讲,将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因为大机组在多数情况下是强势的。”上述人士表示,“在机组大型化趋势中,背压型热电联产的未来,难言乐观。并且很可能会被大型热电机组兼并。”
为了谋求未来的发展空间,该人士认为,“背压机的生存之道应该是‘做大’”。“但这做‘大’并不是将装机容量做大,而应该是将机组的供热半径做大。”他说,随着蒸汽供热管道的技术不断进步和成熟,供蒸汽半径从原先的5公里,已扩大到目前普遍能到达的20公里,甚至有的机组应经能达到30公里。“通过这种方式来扩大地盘和势力范围,抢占生存空间。”同时,还应寻找和培养稳定的热用户,提升热负荷。“没有热负荷保障的热电厂,必将难以为继。”他说。

- 济南将新建4台热电联产机组 力争2017年底投产送暖2015 / 01 / 14
- 大规模“煤改气”问题多多2013 / 12 / 05
- 河北沧州7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2014年底投产2013 / 09 / 11
- 沿海火电受限 国电集团转战天然气发电2013 / 07 / 23
- 西北能源监管局实现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核定全覆盖2018 / 03 / 05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