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局势背后的石油推手
2013-09-11 13:02  ·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 作者:科特·柯布  · 责编:系统管理员
    《白宫风云》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在其中一集里,炸弹炸死了2名美国国会议员以及一名正在调查加沙问题的美国官员。事件发生后,美国各界向政府施压,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报复行动。但剧中的总统先生并不倾向于以报复式武装袭击解决问题,所以将报复计划推迟了。

  如今,现实中的美国总统却表现得不尽相同。事情的导火索是叙利亚军方在内战中使用了化学武器,导致该国平民丧生。奥巴马总统称这是违反“国际惯例”的行为,国际社会也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奥巴马总统打算对叙利亚实施武力打击,但他因此受到来自美国国会和公众的压力,大多数人都希望以非武力手段解决问题。

  在美国的盟友方面,英国议会要求卡梅隆首相在决定加入任何针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之前,务必征求议会意见。

  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阿尔巴尼亚、科索沃、丹麦、法国、波兰、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等国已经公开表示支持美国对叙利亚动武,其中一些国家还表态愿意参与行动。由于支持者数量在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中所占比例甚小,所以美国仍在国际社会继续寻求支持。

  叙利亚局势拨动着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神经。早在2010年,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就向叙利亚提出,希望在该国修建通往地中海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以便在未来对欧盟的能源供应中,绕开霍尔木兹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但这一要求遭到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拒绝,因为叙利亚的盟国俄罗斯认为,欧盟会因此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多年来,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一直是俄罗斯对欧外交的重要砝码。

  美国联合各国干预叙利亚局势,是因为这些外部势力试图在叙利亚打开能源输送通道。

  多国舆论曾一度预测,8月29日是美国对叙利亚动武的日子,但美国并没有动手。看起来奥巴马总统是在三思打击程度而按兵不动,抑或是在等待最佳动手时机。

  很明显,美国希望借此次事件插手中东局势。那么,为何奥巴马总统时任伊利诺伊州议员时反对伊拉克战争,此时却执意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呢?

  外界有理由相信“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仅仅是美国出面干涉的借口,尽管叙利亚确实踏过了1年前奥巴马总统划定的“红线”。外界猜测真正的原因是石油,因为此事发生在中东地区。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数据,叙利亚2010年石油产量位居全球第34位,当时它还没有受到内战影响,石油产量为36.71万桶/天,在全球石油产量中所占比例甚小。但叙利亚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因此,关注叙利亚邻国的产量将更具启发性。

  叙利亚的邻国都是产油强国,这一点从2012年排名就可以看出:沙特阿拉伯排名第2(仅次于俄罗斯),伊朗排名第5,伊拉克排名第7,科威特排名第8,埃及排名第25,土耳其排名第54。土耳其虽然排名靠后,但它在石油供应中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耳其是亚欧大陆上重要的能源枢纽,两条主要的石油管道贯穿其境内——一条始于阿塞拜疆,另一条始于伊拉克。

  叙利亚的邻国对世界石油行业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为这里是中东——世界主要石油产地。但突出的问题在于叙利亚冲突是一场国家内战,为什么奥巴马总统却对此忧心忡忡?

  因为叙利亚内战现在已经演变成为什叶派和逊尼派在穆斯林信仰上的分裂。

  如叙利亚局势所显示的,这种分裂将不仅仅发生在分别由两派主导的国家之间,更有可能发生在所有阿拉伯国家中,因为这些国家都有双方教派的信徒。因此,中东地区有两派信徒生活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冲突,地区的不稳定局势很有可能蔓延,甚至其它国家也可能因此发生内战。

  教派间冲突所导致的地区局势不稳定将对石油供给产生消极影响。叙利亚石油产量的变动可以说明问题。该国2010年石油产量是36.71万桶/天,到2012年年底仅为15.72万桶/天,产量在两年间暴跌57%。中东地区如此规模的产量下跌对不甚明朗的世界经济形势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美国此前已经帮助过叙利亚反对派,因为目前的政府有可能很快下台,美国及其盟友需要与下一任政府建立稳固的关系。

  去年4月份,阿萨德政权的危机程度远超当下,若那时早已做足动武准备的美、英、法就势“推”阿萨德一把,叙利亚或许早已物是人非。

  但美国却生生克制住了动武的欲望。外界猜测,美国并非放弃武力解决叙利亚问题,而是面对一盘散沙且被基地分子充分渗透的叙利亚反对派,美国没能找出放心的代理人执掌“后阿萨德”时代的叙利亚。

  最近数月,政府军在叙利亚内战中优势尽显,此时再不拉反对派一把的话,局面将不可收拾。但美国对阿萨德的打击程度却是很微妙,因为美国仍然没有为其找到“心仪”的新代理人。

  美国要保证的第一目标是获得稳定的石油产量。就目前的僵持局势而言,哪种战略能够促进美国实现这一目标还不得而知。甚至有学者断言,僵持的局面对美国而言是最好的。这种推断的产生是由于他们不相信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冲突将蔓延到整个中东地区,至少给中东地区局势造成麻烦。

  此局中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方面。由于国内石油产量大增,美国实现能源独立的传言一直不绝于耳。若传言变为现实,美国将有可能摆脱对中东以及其它石油产区的依赖。但奥巴马总统显然并没有如此打算,他仍然保持着美国对中东地区问题一如既往的参与程度。

  原因有三。首先,目前美国石油进口量刚好低于石油需求量的一半。美国石油产量略微高于700万桶/天,而消耗量为1400万桶/天。其次,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或现象显示美国未来可以摆脱对大宗石油进口的依赖。最后,石油是在全球市场交易的,交易价格受到全球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影响。所以,美国不会轻易放弃中东地区。

  叙利亚局势再次提醒世界,全球石油供应仍然保持紧张状态,而石油消费国也都担心石油供应遭到破坏。全球石油价格在2011年和2012年一直保持高姿态,目前的石油价格则持续徘徊于再创历史新高的价位。美国正蓄势待发对叙利亚局势进行军事干预,这不仅是为了维护人道主义,更准确来说是为了确保石油供应稳定。

  (来源:《资源洞察》,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颜会津/编译)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