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气候变化大会开会伊始,便已经注定本届大会无法绕开当下颇具争议的能源品种“煤炭”。
因为就在同一时间的同一个城市,世界煤炭联合会举办 “国际煤炭与气候峰会”,尽管该峰会的主题被确定为“清洁煤炭技术、机会与创新”,但可以想见的是,这对于寄希望于通过能源转变来加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众多“煤炭抵制者”而言,会是怎样的强烈反差。其关键点在于,煤炭对于当前世界而言,究竟有多大“贡献”?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什么叫“贡献”。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在分析经济增长成因时,往往会用到“贡献”一词,意思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什么因素发挥了作用(贡献),以及发挥了多少作用(贡献的大小)。按此理解,经济学分析的结果认为诸如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性和制度性因素都对经济的成长做出了大小不等的“贡献”,其中,无疑也包含能源、自然资源这一资源类要素。
毫无疑问的是,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主 要的能源品种之一,煤炭显然是有重大贡献可言的,至少近1/3的经济活动是有赖于煤炭的。如果否认煤炭在经济性上的重大贡献,显然也是不够理性和客观的。这是对于煤炭“贡献”的第一层理解。
其次,如果上述理解无误的话,那么,煤炭行业其实无须在国际场合进行自辩,地位和作用都摆在那里了,不容置疑,但行业大佬们却还是要大谈煤炭的“贡献”。
实际上,这里的“贡献”已经不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作用、影响之意了,而是添加了很多感情上的因素。其潜台词是,不管如何,“煤炭也还是有过贡献的”,但为何要如此感慨并低声下气呢?原因在于,有一股力量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煤炭及其行业。这股力量就是国际气候变化应对的积极推动者,他们反对煤炭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煤炭不光有其经济性的一面,而且还是一种“环境品”。所谓的“环境品”,意指作为一种高排放的能源品种,煤炭利用会大量消耗生态环境资源,进而产生较强的 “环境外部性”,这种外部性对于煤炭行业的关键影响在于,伴随着环境质量下降,尤其是全球变暖、雾霾围城等重大环境影响不断显现之后,煤炭反对者已经极为轻易地站到了道德制高点上。
而曾经并正在做出巨大贡献的煤炭只能是处于下风,不仅风光不再,而且还要做一些有限的辩护,譬如“煤炭也还是有贡献的”,包括煤炭可以进行清洁化利用,还包括煤炭的成本仍然很低,以及煤炭利用有助于脱贫等等,因此不能弃用。
但显而易见的是,这里的“贡献”已经不是强者的自信,而是弱者的自恋了。这就是煤炭“贡献”的第二层意思。
如果煤炭的“贡献”仅有上述两层意思,那么,在煤炭“名义贡献”中扣除“环境影响”后,剩下的便是煤炭的“实际贡献”,这样的计算也并不复杂,但实则无法真正衡量煤炭的贡献程度,尤其是在全球能源市场高度一体化的背景下,无法充分估计煤炭的贡献程度。
也就是说,如将煤炭纳入到全球能源市场中来看的话,经过扣除后的煤炭边际贡献的确下降了,这意味着煤炭的产出规模也必将缩减(边际收益下降会逐出资本),届时不论是否有新的能源品种和产量替补进来(这样的替补力量是既定的,不受煤炭退出的影响),都意味着全世界能源市场供给水平的绝对下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并同步抬高能源价格,出清多余的能源需求。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与减少了的能源利用规模相比,煤炭在总能源消费中的相对贡献率又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事实上,经过这样反弹后的贡献程度才是煤炭作为一种能源的本质所在。这正是煤炭“贡献”的第三层意思。
总结上述三层意思,基本的论断就很清楚,即煤炭的贡献既没有按其“经济品”测算的那么大,也不会像作为“环境品”来得那么小,总体上,其贡献程度介于两者之间。
作者系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 煤炭行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超过预期需求的生产2020 / 04 / 02
- 印度煤炭公司提高日产能以期实现6.6亿吨年度目标2020 / 03 / 31
- 煤炭“变形记”:从能源到原料2020 / 03 / 25
- 2019年我国原煤产量37.5亿吨2020 / 02 / 03
- 前10月规上原煤产量增4.5% 市场供应转向宽松2019 / 12 / 16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