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栏目>企业
多腔集成太阳能热水器问世实现水电分离新模式
2014-09-15 13:42  ·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能源网讯  9月12日,以电磁感应技术替代电加热棒,成功实现水电分离——我国太阳能水箱电辅助加热技术问世。该技术是由大连希奥特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希奥特”)经多年潜心研究开发出的多腔集成太阳能热水器,在大连通过国家鉴定并受到行业专家一致好评。

   

  图一为多腔集成太阳能热水器相关鉴定会专家嘉宾合影 曾衡/摄

  据了解,该多腔集成太阳能热水器与常规太阳能热水器相比具有四方面优势。一是该型产品室外太阳能集热器部分采用注水式玻璃金属套装集热管集热器,采用独特的注水式结构,使冷水工质与热水工质实现分离,解决了短路流的问题,通过强制热循环实现集热管内热水的100%置换。二是该产品在内胆采用SUS444材质多腔体分层蓄热结构,保证了低温水循环注入至太阳能集热器以提高集热效率。同时,多腔体结构能有效地抑制短路流和混合扰动,确保用户最大量的使用热水,并能在承压的工况下避免热水中含氯离子对水箱内胆的腐蚀。第三是引入复合铝箔多层气凝胶绝热保温材料大幅多提升了保温性能。第四方面利用多腔体间的狭缝放置电磁感应线圈,构成了电磁辅助加热,彻底淘汰了电加热棒,实现了水电分离、高效、启动快、长寿命和无结垢等优势特点。

  据悉,2014年上半年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共完成太阳能集热器及系统2802万平方米,折合为21015MW,实现产值421亿元。其中真空管型集热器及系统占2517万平方米,占89.8%;平板型集热器及系统占285万平方米,占总量的10.2%;零售市场1737万平方米占比62%,工程市场1062万平方米占38%;出口达1.5亿美元与上半年度持平;电子商务实现1.29亿元的销售收入。

  大连希奥特不仅专注于太阳能采暖、制冷、热水方面的技术研发,同时拥有多项“行业第一”专利技术。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委会主任张晓黎说:“内胆是太阳能热水器储热部分中的关键部件,在材料选择与制造工艺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的使用寿命。而大连希奥特在坚持多年的研发和创新发展方面也是走在行业的前列。”

   

  图二为大连希奥特阳光能源董事长邓晓东向与会嘉宾介绍多腔集成太阳能热水器技术优势。付拥民/摄

  邓晓东董事长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说:“该多腔集成太阳能热水器技术是希奥特公司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为分体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终于找到了一款真正的‘好胆’”。

  据悉,该多腔体电磁辅热分体壁挂集成式太阳能热水器,就在日前经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检测后,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能效系数实测值达0.79,标准规定值为大于等于0.48)。而电磁感应辅助加热系统与SUS444材质多腔体内胆的有效结合,不仅电磁感应发热体的材质必须同时满足两种属性,即导电又导磁,且长期承压高温蓄热含氯离子的水介质的容器又必须要防腐,而SUS444恰成为了希奥特太阳能的唯一选择。如何利用好水温的分层是考验产品设计人智慧的关键。因为温度不同其密度也不同,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故在容器中高温水上浮至顶端,低温水则下沉至底层,如何能确保该属性不遭到破坏,且能巧妙地加以利用,是其中关键。多腔体结构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腔体间的狭缝又为电磁感应辅助加热系统提供了栖息之地,不仅实现了两侧腔体的双向加热,且能有效地屏蔽杂散电磁场。水箱入口加装了散流器,以最大限度抑制进水的混合扰动,强化水体热分层效果,得以提高水箱释能效率,为用户提供足够多的热水。

  采用SUS444铁素体不锈钢材质形成多腔体分层蓄热结构是大连希奥特太阳能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专利:ZL201120145134.4),有效地抑制了短路流和混合扰动,确保水温冷热分离,并利用其腔体间的狭缝放置电磁感应线圈,构成了电磁辅助加热,彻底淘汰了电加热棒,实现了水电分离、安全、高效、启动快、长寿命,并无结垢之困,也将开启真正意义的分体式(拒绝水箱安装的外墙面)阳台壁挂太阳能热水器的新时代 。(付拥民)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