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个景区卖同样旅游商品 网友称还不如去义乌
2014-10-07 09:10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据新华社南昌10月6日电 (记者胡晨欢、程迪)国庆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这些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
  国庆假期,在国内某景区内,一位游客买了一块“湘绣”手绢。这名游客无奈地表示,一块绣了几朵花的手帕,在南京、苏州叫“苏绣”,到了四川叫“蜀绣”,到了江西成了“赣绣”,花样都相同,就是名字不一样。有的游客则吐槽:“朋友去四川给我带来一把梳子,上面竟写着‘少林寺[微博]纪念’。”更有网友表示:“到景区买商品还不如去义乌,那里应有尽有。”
  一直以来,包括旅游纪念品在内的文化衍生产品常被诟病缺乏创意。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关于旅游纪念品的创意不少,但能把好想法做成好生意的体制机制比较欠缺。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旅游纪念品版权的保护力度和对盗版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创意产品的产业链要衔接紧密。这样才能产出叫好又叫座的旅游纪念品。
  目前,国内一些景区已在尝试开掘旅游商品这一“富矿”。国庆假期,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商品展销区,印有“八一起义”字样的计步器人气很旺。八一起义纪念馆馆长王小玲说:“我们的商品一直根据游客的需求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对于特色纪念品,王小玲认为,需要景区与创意、营销、版权代理等方面的企业合作,创造出无法复制的资源基因,打造出“离开这个景点就买不到的特色纪念品”。
  此外,也有专家提出,景区可以加深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让其参与产品的研发,景区为之提供市场,实现双赢。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