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企业过半亏损 产业园区现过热苗头
2014-10-29 00:56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通航;亏损;苗头;产业园区;过热;通航企业;产业园;飞机
每经实习记者 丁舟洋 发自成都
低空空域的逐渐开放,让通航产业成为资本宠儿。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相比高速增长的经营性通航企业数量,不少通航企业还未实现扭亏。“从2012年对全国有规模的94家通航企业的统计来看,只有40家实现盈利。”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员通用航空室主任张兵告诉记者。
如何扩大通航企业的盈利空间?张兵指出,首先要把整个通航产业运营相关的各个环节都做起来,形成规模效应;其次是精细化分工,降低通航企业成本;最后通航企业必须找到与当地经济结构、自身优势相结合的盈利方式,避免同质化竞争。
在飞机购置和使用环节,有产权共享、托管服务、小时分担等多种方式。随着金融资本的进入,融资租赁模式在通航领域也日渐普遍。渤海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任卫东表示,航空企业一次性购买飞机的资金量庞大,通过融资租赁公司能采取分期付款或售后返租等方式,减少前期的资金投入成本。
94家通航企业54家亏损
虽然通航产业在中国尚处起步阶段,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对通航领域的投资热情却不低。
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189家通航运营企业,超过140个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还有超过170家批准筹建企业和数百家等待筹建企业。2013年通用航空飞机数量比上年增长23.2%,而此前一年通用航空机队在册总数量的增幅也高达16.29%。
在今年8月的一次通航产业论坛上,张兵公布的数据显示,根据2012年对全国有规模的94家通航企业的统计,94家企业中只有40家实现盈利,利润总共约4亿元,其中盈利超过千万的仅有8家;而其余的54家则为亏损,亏损额总计4.6亿元。
张兵还表示,尽管总体上大致能保持盈亏平衡,但这些企业每年能拿到政府2亿~3亿元补贴,如果没有补贴,总体上还是亏损的。“需要看到的是,在目前市场环境还不成熟的情况下,94家通航企业半数盈利实际上是值得肯定的。”张兵告诉记者。
张兵认为,想扩大盈利空间,首先需要整个通航运营产业的各个方面做起来。其次是要精细化、专业化分工,“小而全的通航企业自己什么都要做,实际是事倍功半的。”最后通航企业要找到和当地经济结构、自身优势结合的盈利点,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在任卫东看来,通航运营企业要想建立成熟的盈利模式就必须走专业化道路。精准化定位自己的主业,并围绕主业持续、稳定的经营,“不要一会飞旅游,一会飞训练,一会飞航拍”。而且飞机机型本来也是与用途一一对应的,“就像是把救援机当公务机用,不仅用不了还容易出事故。”
通航产业园避免同质化
通航企业的上游制造业也很火热,各地通用航空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统计,截至2013年7月31日,我国已经有11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在建或计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其中,仅披露了规划面积和投资总额的56个项目中,平均每个园区占地面积为5.05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园区投资总额为112.33亿元。
通航产业园的大量上马也引来业界争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指出,几乎没有哪个产业像通用航空这样,在发展刚刚起步阶段,就出现投资过热苗头。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何亮也曾在2013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上表示:“一提起航空产业,政府部门首先想到的是制造飞机,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很多航空产业园发展不乐观,路径单一,盈利状态不理想。”张兵在接受中国民用航空网采访时表示。目前各地的航空产业园一般都走“先引进航空制造业,再引入运营版块”的路径,很多产业园出现了结构雷同、投资单一、运营效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建厂、造飞机,只是产业园的一方面,通航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看一头。”任卫东表示,生产制造只是产业链的一环,运营管理、服务保障环节同样重要,产业园不一定都要做全产业链,找准一隅深入做文章资本效率更高。
如何合理高效规划通用航空产业园,充分发挥其对航空经济的载体作用?张兵指出,通用航空产业园有的是专用的,有的是与运输航空混合使用的。目前看来,依托枢纽机场和相对实力完整的航空产业园经营情况较好。
租赁模式降成本
对于通用航空运营企业的成本控制环节,张兵认为融资租赁模式是飞机购买环节的一种降低成本的方式。事实上,利用租赁的方式来购买飞机的做法在海外很普遍。据任卫东介绍,全球80%以上的航空器销售都是通过租赁公司来完成的。目前我国也有超过70%的运输航空采取这条路。
“实际上不是厂家把飞机卖给航空公司,而是租赁公司出钱买了飞机再租给航空公司。”任卫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租赁又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融资租赁是由租赁公司购买航空公司选定的飞机,并在一定期限内将飞机租给航空公司有偿使用。租期结束后,航空公司拥有飞机的优先购买权。“经营租赁则是由租赁公司购买这个产品,然后租给不同的航空公司使用,到租赁期结束把产品出售或将其再租给下一个航空公司。”任卫东表示,二者的区分在于飞行器的所有权。通俗的来讲,融资租赁类似于按揭买房,经营性租赁则相当于租房。
任卫东指出,对于航空运营商而言,一次性交纳一架飞机或者几架飞机的资金非常大,这样购买飞机的资金压力会非常大。“所以可以通过租赁公司,分期付款来解决资金的压力,减少前期的资金投入。把有效的资金投入到生产运营上”。
低空空域的逐渐开放,让通航产业成为资本宠儿。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相比高速增长的经营性通航企业数量,不少通航企业还未实现扭亏。“从2012年对全国有规模的94家通航企业的统计来看,只有40家实现盈利。”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员通用航空室主任张兵告诉记者。
如何扩大通航企业的盈利空间?张兵指出,首先要把整个通航产业运营相关的各个环节都做起来,形成规模效应;其次是精细化分工,降低通航企业成本;最后通航企业必须找到与当地经济结构、自身优势相结合的盈利方式,避免同质化竞争。
在飞机购置和使用环节,有产权共享、托管服务、小时分担等多种方式。随着金融资本的进入,融资租赁模式在通航领域也日渐普遍。渤海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任卫东表示,航空企业一次性购买飞机的资金量庞大,通过融资租赁公司能采取分期付款或售后返租等方式,减少前期的资金投入成本。
94家通航企业54家亏损
虽然通航产业在中国尚处起步阶段,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对通航领域的投资热情却不低。
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189家通航运营企业,超过140个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还有超过170家批准筹建企业和数百家等待筹建企业。2013年通用航空飞机数量比上年增长23.2%,而此前一年通用航空机队在册总数量的增幅也高达16.29%。
在今年8月的一次通航产业论坛上,张兵公布的数据显示,根据2012年对全国有规模的94家通航企业的统计,94家企业中只有40家实现盈利,利润总共约4亿元,其中盈利超过千万的仅有8家;而其余的54家则为亏损,亏损额总计4.6亿元。
张兵还表示,尽管总体上大致能保持盈亏平衡,但这些企业每年能拿到政府2亿~3亿元补贴,如果没有补贴,总体上还是亏损的。“需要看到的是,在目前市场环境还不成熟的情况下,94家通航企业半数盈利实际上是值得肯定的。”张兵告诉记者。
张兵认为,想扩大盈利空间,首先需要整个通航运营产业的各个方面做起来。其次是要精细化、专业化分工,“小而全的通航企业自己什么都要做,实际是事倍功半的。”最后通航企业要找到和当地经济结构、自身优势结合的盈利点,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在任卫东看来,通航运营企业要想建立成熟的盈利模式就必须走专业化道路。精准化定位自己的主业,并围绕主业持续、稳定的经营,“不要一会飞旅游,一会飞训练,一会飞航拍”。而且飞机机型本来也是与用途一一对应的,“就像是把救援机当公务机用,不仅用不了还容易出事故。”
通航产业园避免同质化
通航企业的上游制造业也很火热,各地通用航空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统计,截至2013年7月31日,我国已经有11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在建或计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其中,仅披露了规划面积和投资总额的56个项目中,平均每个园区占地面积为5.05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园区投资总额为112.33亿元。
通航产业园的大量上马也引来业界争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指出,几乎没有哪个产业像通用航空这样,在发展刚刚起步阶段,就出现投资过热苗头。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何亮也曾在2013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上表示:“一提起航空产业,政府部门首先想到的是制造飞机,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很多航空产业园发展不乐观,路径单一,盈利状态不理想。”张兵在接受中国民用航空网采访时表示。目前各地的航空产业园一般都走“先引进航空制造业,再引入运营版块”的路径,很多产业园出现了结构雷同、投资单一、运营效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建厂、造飞机,只是产业园的一方面,通航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看一头。”任卫东表示,生产制造只是产业链的一环,运营管理、服务保障环节同样重要,产业园不一定都要做全产业链,找准一隅深入做文章资本效率更高。
如何合理高效规划通用航空产业园,充分发挥其对航空经济的载体作用?张兵指出,通用航空产业园有的是专用的,有的是与运输航空混合使用的。目前看来,依托枢纽机场和相对实力完整的航空产业园经营情况较好。
租赁模式降成本
对于通用航空运营企业的成本控制环节,张兵认为融资租赁模式是飞机购买环节的一种降低成本的方式。事实上,利用租赁的方式来购买飞机的做法在海外很普遍。据任卫东介绍,全球80%以上的航空器销售都是通过租赁公司来完成的。目前我国也有超过70%的运输航空采取这条路。
“实际上不是厂家把飞机卖给航空公司,而是租赁公司出钱买了飞机再租给航空公司。”任卫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租赁又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融资租赁是由租赁公司购买航空公司选定的飞机,并在一定期限内将飞机租给航空公司有偿使用。租期结束后,航空公司拥有飞机的优先购买权。“经营租赁则是由租赁公司购买这个产品,然后租给不同的航空公司使用,到租赁期结束把产品出售或将其再租给下一个航空公司。”任卫东表示,二者的区分在于飞行器的所有权。通俗的来讲,融资租赁类似于按揭买房,经营性租赁则相当于租房。
任卫东指出,对于航空运营商而言,一次性交纳一架飞机或者几架飞机的资金非常大,这样购买飞机的资金压力会非常大。“所以可以通过租赁公司,分期付款来解决资金的压力,减少前期的资金投入。把有效的资金投入到生产运营上”。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贵州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即将全面调试2020 / 03 / 26
- 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年底全面进入调试2018 / 06 / 08
- 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机电设备开始安装2017 / 02 / 09
- 通航“高飞”遇人才瓶颈:直升机救援飞行员缺口就达两千2014 / 12 / 24
- 中民投下一件“大事”:锁定新能源2014 / 12 / 05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