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部门联防埃博拉 西非中企未现大规模撤离
2014-11-04 00:54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博拉;西非;疫情;联防;中国;疫区;中国政府;商务部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周洲 发自北京
西非地区持续的埃博拉疫情,引发多国联手防控。11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商务部、卫计委联合召开的内部吹风会上获悉,根据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领导人的部署,中国政府已紧急启动并正在落实第四轮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从埃博拉病毒传播的国际风险来看,卫计委应急办副主任王文杰表示,疫情进入中国的风险是依然存在的,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准备应对可能输入的疫情”。
就中国的防控措施,卫计委正在牵头,联合外交部等22个部门,力求尽快在国内建立应对埃博拉的高压联防联控机制。“至于疫苗的研发,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正在做这项工作,中国也在加强埃博拉疫苗和检测试剂的开发。”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贺青华透露。
海外无华人感染病例/
“随着这些年我们和世界各地,包括非洲地区的交往频率不断升高,来往人员也很多。这样来看,疫情进入中国的风险是依然存在的。”王文杰表示,这一结论是经过国内多位专家论证、研判之后得出的。
由于贸易交往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增加了传染病的全球化风险。“传染病控制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知道哪一种传染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何种方式对我们造成威胁。”国内一名参与病毒研究的院士说。
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截至10月31日,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5国从事投资合作商业活动的中国企业有200余家,企业人数总约8500人。在尼日利亚、几内亚、科特迪瓦等8国,从事投资合作商业活动的中国企业共约440余家,人数约23000多人。
现在的情况是,“根据当地卫生状况和项目的实施条件,部分中国投资合作企业按照自主决策的原则,已经减少了部分非必要的中方人员,但是绝大部分中方员工依旧留守岗位,留驻生产施工现场。”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表示,目前未发生中国投资合作企业派出员工感染埃博拉病毒情况,在疫区的中国投资合作企业总体的运营是稳定的,并无大规模撤离的情况发生。
房爱卿透露,商务部将继续高度关注疫情发展,并向中国企业发布风险提示,同时将完善和细化应急工作预案。
王文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十几年,中国在整个医疗卫生体系,尤其是公共卫生体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虽然疫情摄入中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准备应对可能输入的疫情”。
启动第四轮援助投入5亿/
面对世界卫生组织 “呼吁国际社会向西非疫区提供援助”的诉求,中国已派出多支公共卫生专家组分别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对当地防控埃博拉疫情进行技术援助。
根据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部署,根据埃博拉疫情发展和疫区国家需要,中国政府决定紧急启动第四轮紧急援助,向非洲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总价值为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近日,中国援马里、刚果(金)等10国的防控物资已陆续运抵。
记者获悉,目前中国驰援疫区的最新情况是,中国政府依托中方已经援建中塞友好医院,中几友好医院、利比里亚体育场等设施。在增建塞拉利昂生物安全实验室,新建利比里亚治疗中心等硬件设施,以及开展病毒检测等方面做出持续努力。目前中方已向疫区派出医疗人员225名,预计派出人数将达到800人。
在物资方面,中国将提供包括病床、救护车、摩托车、个人防护设备、焚烧炉等急需物资,重点帮助疫区三国提高病人收治、转送和病例跟踪能力,并为利比里亚援建一所约100张床位的治疗中心并负责运营,6个月内中国将派出3批共480名医护人员,每批160人。
在现汇援助方面,中国向联合国应对埃博拉疫情多方信托基金捐款600万美元,用于支持联合国应对埃博拉疫情特派团的行动。2015年,中国将为疫区三国、非盟和西共体等非洲国家和区域组织举办12期公共卫生及疫情防控培训班,整合中方援建医院、抗疟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医疗队等资源,在非洲建立病原和热带病防治研究中心。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将参与联合国全球应对埃博拉疫情特派团核心小组定期会议,派员出任联合国应对埃博拉疫情特派团高级官员,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充分沟通和协调。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除了通过双边渠道有针对性实施援助,用以支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开展抗疫工作外,还委托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向疫区三国分别提供200万美元粮食食品援助;并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非盟各方提供2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联合国应对埃博拉疫情多方信托基金捐款600万美元。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认为,中国此次在国际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表现,投入巨大,中国在疾病监控监测、信息传递等方面的投入收到显著效果,这些经验可用于世界。
中国已建立技术储备/
面对埃博拉的肆虐,尽快研发出疫苗及相关治疗药物才是关键。据记者了解,日前在塞拉利昂军队医疗队,使用过一种名为JK-05的治疗药物,但在中国此药尚未通过药监等部门的审批。
王文杰透露:“到目前为止,各方关于药品有些还处在研发阶段,有关部门负责整个药物的审批过程,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正在进程中。”
“至于疫苗的研发,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正在做这项工作,中国也在加强埃博拉疫苗和检测试剂的开发。”贺青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透露。
世界卫生组织消息称,目前关于埃博拉病毒疫苗的测试及生产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如果疫苗最终能在今年12月份之前通过安全测试,西非地区数万人有望于明年1月开始接种试验性埃博拉疫苗。
据上述参与病毒研究的院士透露,“埃博拉病毒毒性很大,但传播性并不是很强。”针对这类传染病研究,中国已经建立了技术储备。
记者从卫计委获悉,大概有9个课题组、10个国家级研究单位在从事埃博拉病毒研究,这为中国日后应对可能出现的埃博拉疫情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现在有很多试剂已经研发出来,很多方法和诊断试剂的技术储备可随时提供我国疾控部门应用。
西非地区持续的埃博拉疫情,引发多国联手防控。11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商务部、卫计委联合召开的内部吹风会上获悉,根据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领导人的部署,中国政府已紧急启动并正在落实第四轮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从埃博拉病毒传播的国际风险来看,卫计委应急办副主任王文杰表示,疫情进入中国的风险是依然存在的,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准备应对可能输入的疫情”。
就中国的防控措施,卫计委正在牵头,联合外交部等22个部门,力求尽快在国内建立应对埃博拉的高压联防联控机制。“至于疫苗的研发,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正在做这项工作,中国也在加强埃博拉疫苗和检测试剂的开发。”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贺青华透露。
海外无华人感染病例/
“随着这些年我们和世界各地,包括非洲地区的交往频率不断升高,来往人员也很多。这样来看,疫情进入中国的风险是依然存在的。”王文杰表示,这一结论是经过国内多位专家论证、研判之后得出的。
由于贸易交往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增加了传染病的全球化风险。“传染病控制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知道哪一种传染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何种方式对我们造成威胁。”国内一名参与病毒研究的院士说。
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截至10月31日,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5国从事投资合作商业活动的中国企业有200余家,企业人数总约8500人。在尼日利亚、几内亚、科特迪瓦等8国,从事投资合作商业活动的中国企业共约440余家,人数约23000多人。
现在的情况是,“根据当地卫生状况和项目的实施条件,部分中国投资合作企业按照自主决策的原则,已经减少了部分非必要的中方人员,但是绝大部分中方员工依旧留守岗位,留驻生产施工现场。”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表示,目前未发生中国投资合作企业派出员工感染埃博拉病毒情况,在疫区的中国投资合作企业总体的运营是稳定的,并无大规模撤离的情况发生。
房爱卿透露,商务部将继续高度关注疫情发展,并向中国企业发布风险提示,同时将完善和细化应急工作预案。
王文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十几年,中国在整个医疗卫生体系,尤其是公共卫生体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虽然疫情摄入中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准备应对可能输入的疫情”。
启动第四轮援助投入5亿/
面对世界卫生组织 “呼吁国际社会向西非疫区提供援助”的诉求,中国已派出多支公共卫生专家组分别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对当地防控埃博拉疫情进行技术援助。
根据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部署,根据埃博拉疫情发展和疫区国家需要,中国政府决定紧急启动第四轮紧急援助,向非洲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总价值为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近日,中国援马里、刚果(金)等10国的防控物资已陆续运抵。
记者获悉,目前中国驰援疫区的最新情况是,中国政府依托中方已经援建中塞友好医院,中几友好医院、利比里亚体育场等设施。在增建塞拉利昂生物安全实验室,新建利比里亚治疗中心等硬件设施,以及开展病毒检测等方面做出持续努力。目前中方已向疫区派出医疗人员225名,预计派出人数将达到800人。
在物资方面,中国将提供包括病床、救护车、摩托车、个人防护设备、焚烧炉等急需物资,重点帮助疫区三国提高病人收治、转送和病例跟踪能力,并为利比里亚援建一所约100张床位的治疗中心并负责运营,6个月内中国将派出3批共480名医护人员,每批160人。
在现汇援助方面,中国向联合国应对埃博拉疫情多方信托基金捐款600万美元,用于支持联合国应对埃博拉疫情特派团的行动。2015年,中国将为疫区三国、非盟和西共体等非洲国家和区域组织举办12期公共卫生及疫情防控培训班,整合中方援建医院、抗疟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医疗队等资源,在非洲建立病原和热带病防治研究中心。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将参与联合国全球应对埃博拉疫情特派团核心小组定期会议,派员出任联合国应对埃博拉疫情特派团高级官员,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充分沟通和协调。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除了通过双边渠道有针对性实施援助,用以支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开展抗疫工作外,还委托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向疫区三国分别提供200万美元粮食食品援助;并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非盟各方提供2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联合国应对埃博拉疫情多方信托基金捐款600万美元。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认为,中国此次在国际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表现,投入巨大,中国在疾病监控监测、信息传递等方面的投入收到显著效果,这些经验可用于世界。
中国已建立技术储备/
面对埃博拉的肆虐,尽快研发出疫苗及相关治疗药物才是关键。据记者了解,日前在塞拉利昂军队医疗队,使用过一种名为JK-05的治疗药物,但在中国此药尚未通过药监等部门的审批。
王文杰透露:“到目前为止,各方关于药品有些还处在研发阶段,有关部门负责整个药物的审批过程,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正在进程中。”
“至于疫苗的研发,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正在做这项工作,中国也在加强埃博拉疫苗和检测试剂的开发。”贺青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透露。
世界卫生组织消息称,目前关于埃博拉病毒疫苗的测试及生产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如果疫苗最终能在今年12月份之前通过安全测试,西非地区数万人有望于明年1月开始接种试验性埃博拉疫苗。
据上述参与病毒研究的院士透露,“埃博拉病毒毒性很大,但传播性并不是很强。”针对这类传染病研究,中国已经建立了技术储备。
记者从卫计委获悉,大概有9个课题组、10个国家级研究单位在从事埃博拉病毒研究,这为中国日后应对可能出现的埃博拉疫情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现在有很多试剂已经研发出来,很多方法和诊断试剂的技术储备可随时提供我国疾控部门应用。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美股上演埃博拉“惊魂” 概念板块现脉冲式炒作2014 / 10 / 20
- 沪指高位震荡机构忧通缩 三主线挖掘埃博拉概念股2014 / 10 / 17
- 对抗埃博拉病毒,中国还需努力2014 / 08 / 16
- 专家:埃博拉不会在中国大规模传播2014 / 08 / 11
- 西非已有1323人感染埃博拉病毒 其中729人死亡2014 / 08 / 01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