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克明:农业生产规模化 并非一味求大
2015-03-06 01:03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规模化;农业生产;生产力;农业发展方式;现代农业;nbd;政策;引导
◎每经记者 张雯 发自北京
一盘关于农业发展方式深度改革的棋局雏形已现。
3月4日,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独家专访。身为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在看待农业发展与改革方面的问题时,秉持了经济学家的理性。他就农业政策改革路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各地重新布局农业产业
NBD:农业向来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大,那么在政策愿景与现实实践之间,您认为应当如何进行农业制度的设计,才能使政策效益最大化?
钱克明:我认为良好的政策激励可以引导生产方式更有效率地转变。比如加大生态补偿与资源养护投入力度,可以引导生产方式向更加节水、节肥、节药、高效的可持续方向转变;增加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有助于引导经营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方向转变;财政政策上,则要完善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提高精准性。
NBD:今年的农业政策出现了此前十多年都没有的新转变,即提出了“调结构”、“转方式”。您认为在这一导向下所产生的政策变化,是更侧重于供给侧的管理,还是更侧重于需求侧的管理?
钱克明:对于这种政策上的重心转变,我认为,作为农业部,更多的还是从供给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但必须注意的是,需求的角度也在发生变化。
我国农业已经发展到了新阶段,农业发展方式将进入深度调整期,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要知道,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重点任务,现在这个阶段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体现在农产品数量与质量、总产量与产业结构、农业投入与产出、生产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的对撞上。面对这些矛盾,当前阶段的重点任务就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农业部都已出台了相应政策,以引导各地重新进行产业结构布局。比如,华北地区要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稳定粮食生产能力,适度调减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的小麦种植,推广耐旱节水作物。
农业经营规模要适度
NBD:您提到政策更多从供给侧管理发力,但需求侧也在发生变化,具体是怎样的变化?
钱克明:需求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首先,产品消费结构、品种需求结构已经出现了变化,比如口粮消费在持续降低,人均口粮消费和总消费量都在减少;其次,消费群体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出现了变化,需求更多样化;最后,人们对传统文化、农耕文明的向往,对田园风光的喜好都在发生转变。因此,相应的政策也必须要做出调整。
从供给看,农业资源偏紧、生态环境恶化,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已经摆在了面前,这些促使必须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产业结构也要作出相应调整。
举个例子,原来的“南菜北运”,就是把南方、甚至海南的蔬菜运到北方。但是,长距离的运输造成了蔬菜较大的损耗。现在要发展冬季蔬菜、大棚蔬菜、特别是大中城市发展设施蔬菜。在南方主要发展果类以及北方在冬季无法生产的蔬菜,现在这个布局实际上更优化了,使生产力布局更吻合消费。
再比如,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兼业化”现象,我认为,兼业化与社会生产力演进方向是相悖的,也不符合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政策上要引导专业化,而专业化的前提是要实现规模化。从各地政府的实践来看,他们也是千方百计引导土地向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但在我国推行农业生产规模化应该适度。
NBD:据我了解,关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您曾在一篇论文中构建了一个精巧的经济学模型,计算出南方地区适度规模经营在30~60亩,北方地区在60~120亩。但在实际操作中,您觉得实施起来有哪些困难?
钱克明:理论分析与实际操作是不一样的,要引导适度规模,各地的实践也要因地制宜。现在提倡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当地户均承包土地面积的10~15倍为宜。
在推进规模化经营初期,各地对适度规模的问题认识比较模糊,但现在的认识逐渐统一,即规模太大了不好,农业经营的规模要适度才可以。
对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理念会有哪些困难,我认为会随着公众认识程度的提高,会逐渐好转。
一盘关于农业发展方式深度改革的棋局雏形已现。
3月4日,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独家专访。身为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在看待农业发展与改革方面的问题时,秉持了经济学家的理性。他就农业政策改革路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各地重新布局农业产业
NBD:农业向来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大,那么在政策愿景与现实实践之间,您认为应当如何进行农业制度的设计,才能使政策效益最大化?
钱克明:我认为良好的政策激励可以引导生产方式更有效率地转变。比如加大生态补偿与资源养护投入力度,可以引导生产方式向更加节水、节肥、节药、高效的可持续方向转变;增加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有助于引导经营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方向转变;财政政策上,则要完善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提高精准性。
NBD:今年的农业政策出现了此前十多年都没有的新转变,即提出了“调结构”、“转方式”。您认为在这一导向下所产生的政策变化,是更侧重于供给侧的管理,还是更侧重于需求侧的管理?
钱克明:对于这种政策上的重心转变,我认为,作为农业部,更多的还是从供给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但必须注意的是,需求的角度也在发生变化。
我国农业已经发展到了新阶段,农业发展方式将进入深度调整期,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要知道,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重点任务,现在这个阶段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体现在农产品数量与质量、总产量与产业结构、农业投入与产出、生产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的对撞上。面对这些矛盾,当前阶段的重点任务就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农业部都已出台了相应政策,以引导各地重新进行产业结构布局。比如,华北地区要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稳定粮食生产能力,适度调减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的小麦种植,推广耐旱节水作物。
农业经营规模要适度
NBD:您提到政策更多从供给侧管理发力,但需求侧也在发生变化,具体是怎样的变化?
钱克明:需求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首先,产品消费结构、品种需求结构已经出现了变化,比如口粮消费在持续降低,人均口粮消费和总消费量都在减少;其次,消费群体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出现了变化,需求更多样化;最后,人们对传统文化、农耕文明的向往,对田园风光的喜好都在发生转变。因此,相应的政策也必须要做出调整。
从供给看,农业资源偏紧、生态环境恶化,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已经摆在了面前,这些促使必须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产业结构也要作出相应调整。
举个例子,原来的“南菜北运”,就是把南方、甚至海南的蔬菜运到北方。但是,长距离的运输造成了蔬菜较大的损耗。现在要发展冬季蔬菜、大棚蔬菜、特别是大中城市发展设施蔬菜。在南方主要发展果类以及北方在冬季无法生产的蔬菜,现在这个布局实际上更优化了,使生产力布局更吻合消费。
再比如,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兼业化”现象,我认为,兼业化与社会生产力演进方向是相悖的,也不符合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政策上要引导专业化,而专业化的前提是要实现规模化。从各地政府的实践来看,他们也是千方百计引导土地向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但在我国推行农业生产规模化应该适度。
NBD:据我了解,关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您曾在一篇论文中构建了一个精巧的经济学模型,计算出南方地区适度规模经营在30~60亩,北方地区在60~120亩。但在实际操作中,您觉得实施起来有哪些困难?
钱克明:理论分析与实际操作是不一样的,要引导适度规模,各地的实践也要因地制宜。现在提倡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当地户均承包土地面积的10~15倍为宜。
在推进规模化经营初期,各地对适度规模的问题认识比较模糊,但现在的认识逐渐统一,即规模太大了不好,农业经营的规模要适度才可以。
对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理念会有哪些困难,我认为会随着公众认识程度的提高,会逐渐好转。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稳定发展节奏 逐步增加装机2019 / 12 / 11
- 全国政协常委曹培玺:加大规模化开发力度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2019 / 03 / 11
- 我国光热发电达到国际水平 市场前景广阔2013 / 10 / 29
- 中国不会有单纯的页岩气革命 产业化至少需5年2013 / 07 / 31
- 液氢开启规模化民用征程2020 / 03 / 25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