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代驾业务 滴滴快的大出行战略浮现
2015-04-08 00:42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出行;滴滴;战略;打车;专车;司机;李晓光;上线
◎每经记者 马伟民 发自北京
在宣布合并后2个月,滴滴快的在保留原有架构基础上,组建了新成立后第一个新的事业部,其目的是负责滴滴快的代驾业务。
4月7日,滴滴快的联合宣布将正式推出代驾业务,原快的打车副总裁付强将出任新集团代驾事业部总经理,直接向快的打车联合创始人赵冬汇报,这也是滴滴快的合并之后第一次对外正式公布的重要人事任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联系了快的公关总监叶耘,他告诉记者,代驾业务是今年集团的新重点,从成立事业部上也可以看出高层的重视程度。不过目前仅仅是人事任命,具体的业务进展,比如将登陆旗下哪些APP(目前滴滴快的有三款APP),以及首批上线的城市,这些都需要付强来带领团队完成。
从最初的打车,到后来的专车,再到即将上线的拼车,以及现在公布的代驾业务,合并之后的滴滴快的业务版图,以及背后的野心愈加清晰。
涉足代驾市场
在滴滴之前,已经有专车软件试水过代驾业务。去年,易到用车在APP中上线代驾功能,不过仅过了几个月,新版本中便将此功能下架,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易到的代驾是接入微代驾的服务,并非自己组建代驾团队。
来势汹汹的滴滴快的,则直接成立了代驾业务的事业部。一位滴滴内部人士透露,此次代驾将从软件内和软件外筛选司机,也就是从滴滴和快的的专车,打车司机进行筛选和招募,小部分则通过社会招聘完成,不过他并未透露两者的具体比例。
尽管这样做的原因一部分是为了资源整合,但作为垂直细分领域,代驾市场也孕育出类似e代驾这样的高度垂直的互联网代驾公司。e代驾副总裁李晓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e代驾的大部分司机为兼职,但是都签订了排他协议,换句话说,代驾司机除了为e代驾工作外,不能为其他的代驾平台服务。
这也加大了滴滴快的推进难度,相对传统代驾,互联网代驾的优势在于快速、便捷。李晓光告诉记者,目前e代驾的司机响应时间平均为7分钟,也就是从下单到代驾司机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不过,李晓光坦言,尽管目前已经做到市场第一,但互联网代驾的渗透率很低,整个市场盘子依然很大。
以韩国为例,5000万人口的韩国目前注册的代驾司机超过30万人,每年所创造的产值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相比而言,中国汽车拥有量已超1.3亿,但代驾司机仅10万左右,市场还远未饱和。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数据显示,未来5年国内代驾市场规模高达500亿元。“我们欢迎滴滴快的进入,这说明大家都看好这块市场。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跟任何一家竞争对手进行正面竞争。”李晓光表示。
“大出行战略”浮现
4月1日,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美国对冲基金以6亿美元向滴滴快的新公司注资,目前滴滴快的估值已经达到了87.5亿美元。在先后完成两笔达到上市募资规模的融资后,合并后的用车巨头何去何从惹人遐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合并2个月左右,滴滴快的先后推出拼车,代驾等业务。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未来甚至不排除上线P2P租车业务的可能性。事实上,在合并之后,滴滴和快的已经占据了90%的打车市场份额,在停止了烧钱大战后,双方将联手推出很多新服务。
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滴滴快的要做的是整个出行市场,未来无论是打车,还是专车,甚至是租车、高铁,都可以在滴滴快的软件上完成,囊括目前几乎所有的用车出行方式,做“大出行”市场的公司,这才是滴滴快的要给资本市场讲的“新故事”。“出租车本身不盈利,而专车市场又面临神州、Uber、易到、AA等公司的竞争,这些公司当中有些自身就有租赁汽车资源,又是上市公司,烧得起钱,再加上政府划定红线不准私家车接入专车,滴滴快的在这一市场显得很被动。因此除了战略需要外,寻找新的赢利点也是目前滴滴快的迫切需要的。”这位投资人表示。
滴滴官方的表态似乎也暗合了这样的判断,目前合并之后的滴滴快的有三个产品,即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以及一号专车。叶耘表示,一号专车面对的群体是专门使用专车服务的用户,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则是为普通出行者提供的综合用车服务。“未来哪些功能在滴滴上看,哪些功能在快的上看,公司也没有特别清晰的规划,现在三个产品就相当于我们的三块试验田,我们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叶耘表示。
在宣布合并后2个月,滴滴快的在保留原有架构基础上,组建了新成立后第一个新的事业部,其目的是负责滴滴快的代驾业务。
4月7日,滴滴快的联合宣布将正式推出代驾业务,原快的打车副总裁付强将出任新集团代驾事业部总经理,直接向快的打车联合创始人赵冬汇报,这也是滴滴快的合并之后第一次对外正式公布的重要人事任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联系了快的公关总监叶耘,他告诉记者,代驾业务是今年集团的新重点,从成立事业部上也可以看出高层的重视程度。不过目前仅仅是人事任命,具体的业务进展,比如将登陆旗下哪些APP(目前滴滴快的有三款APP),以及首批上线的城市,这些都需要付强来带领团队完成。
从最初的打车,到后来的专车,再到即将上线的拼车,以及现在公布的代驾业务,合并之后的滴滴快的业务版图,以及背后的野心愈加清晰。
涉足代驾市场
在滴滴之前,已经有专车软件试水过代驾业务。去年,易到用车在APP中上线代驾功能,不过仅过了几个月,新版本中便将此功能下架,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易到的代驾是接入微代驾的服务,并非自己组建代驾团队。
来势汹汹的滴滴快的,则直接成立了代驾业务的事业部。一位滴滴内部人士透露,此次代驾将从软件内和软件外筛选司机,也就是从滴滴和快的的专车,打车司机进行筛选和招募,小部分则通过社会招聘完成,不过他并未透露两者的具体比例。
尽管这样做的原因一部分是为了资源整合,但作为垂直细分领域,代驾市场也孕育出类似e代驾这样的高度垂直的互联网代驾公司。e代驾副总裁李晓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e代驾的大部分司机为兼职,但是都签订了排他协议,换句话说,代驾司机除了为e代驾工作外,不能为其他的代驾平台服务。
这也加大了滴滴快的推进难度,相对传统代驾,互联网代驾的优势在于快速、便捷。李晓光告诉记者,目前e代驾的司机响应时间平均为7分钟,也就是从下单到代驾司机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不过,李晓光坦言,尽管目前已经做到市场第一,但互联网代驾的渗透率很低,整个市场盘子依然很大。
以韩国为例,5000万人口的韩国目前注册的代驾司机超过30万人,每年所创造的产值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相比而言,中国汽车拥有量已超1.3亿,但代驾司机仅10万左右,市场还远未饱和。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数据显示,未来5年国内代驾市场规模高达500亿元。“我们欢迎滴滴快的进入,这说明大家都看好这块市场。我们有足够的实力跟任何一家竞争对手进行正面竞争。”李晓光表示。
“大出行战略”浮现
4月1日,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美国对冲基金以6亿美元向滴滴快的新公司注资,目前滴滴快的估值已经达到了87.5亿美元。在先后完成两笔达到上市募资规模的融资后,合并后的用车巨头何去何从惹人遐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合并2个月左右,滴滴快的先后推出拼车,代驾等业务。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未来甚至不排除上线P2P租车业务的可能性。事实上,在合并之后,滴滴和快的已经占据了90%的打车市场份额,在停止了烧钱大战后,双方将联手推出很多新服务。
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滴滴快的要做的是整个出行市场,未来无论是打车,还是专车,甚至是租车、高铁,都可以在滴滴快的软件上完成,囊括目前几乎所有的用车出行方式,做“大出行”市场的公司,这才是滴滴快的要给资本市场讲的“新故事”。“出租车本身不盈利,而专车市场又面临神州、Uber、易到、AA等公司的竞争,这些公司当中有些自身就有租赁汽车资源,又是上市公司,烧得起钱,再加上政府划定红线不准私家车接入专车,滴滴快的在这一市场显得很被动。因此除了战略需要外,寻找新的赢利点也是目前滴滴快的迫切需要的。”这位投资人表示。
滴滴官方的表态似乎也暗合了这样的判断,目前合并之后的滴滴快的有三个产品,即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以及一号专车。叶耘表示,一号专车面对的群体是专门使用专车服务的用户,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则是为普通出行者提供的综合用车服务。“未来哪些功能在滴滴上看,哪些功能在快的上看,公司也没有特别清晰的规划,现在三个产品就相当于我们的三块试验田,我们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叶耘表示。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翡翠出行正式启动新能源出行生态圈计划2018 / 11 / 14
- 交通产业下一站是新能源、共享、智能化2018 / 08 / 17
- 程维:移动互联网应用加快汽车产业下一个变革2017 / 01 / 15
- 山西焦煤与滴滴出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6 / 12 / 21
- 走在新能源与智能互联交叉口 云造发力“互联网+出行”2015 / 12 / 15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