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没“钱景” 种地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明天谁来种地?
2015-03-29 14:51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农民;新型职业;老龄化;奔头;年轻人;合作社;农村劳动力;新型农业
原标题:人民日报:农民老龄化之后 明天谁来种地?
化解“明天谁来种地”的难题,关键就是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吸引人的事业、有奔头的产业
媒体报道,重庆一位猕猴桃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最近遭遇了“高龄农民”的苦恼。这家合作社流转了800多亩土地,雇的农民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在30多个“高龄农民”中,患有高血压的就有七八个,合作社专门买来血压计,下地前要先给农民量血压。
为什么不请壮劳力?这位理事长说,农村劳动力紧缺,以前农忙才缺工,现在一年四季都缺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不会种也不愿种地,四五十岁的多在外地打工,剩下种地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农村劳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已是我国乡村的普遍现象。尽管这些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但在田间劳作的大多还是老年人。年轻人不愿务农,归根结底还是农业的吸引力不足。一没“钱景”,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一亩地的收入还不如打几天零工挣得多;二没“前途”,当一辈子农民,种一辈子地,有啥奔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农民老龄化的苦恼,事实上就是“明天谁来种地”的难题。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就是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吸引人的事业、有奔头的产业。引导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将成为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手段。
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农村改革持续发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产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还有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等改革举措,都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让资源在城乡间配置更均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实现这一转变,要积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都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不仅要用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来改造传统农业,还要把目光放得更深、更远,不再局限于一次产业,初加工、精加工、销售、流通、休闲观光……延长的产业链条上可以细分出无数环节,衍生出无限的增值机会。农业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要创造条件让年轻、有知识、有技能、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起来。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加种粮补贴、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完善社会管理和农村金融体系,让他们安心留在农村发展。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营造尊重种地、尊重农民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年轻大学生或其他有志于农业的年轻人,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资金奖励,引导他们到农村就业创业。
化解“明天谁来种地”的难题,关键就是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吸引人的事业、有奔头的产业
媒体报道,重庆一位猕猴桃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最近遭遇了“高龄农民”的苦恼。这家合作社流转了800多亩土地,雇的农民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在30多个“高龄农民”中,患有高血压的就有七八个,合作社专门买来血压计,下地前要先给农民量血压。
为什么不请壮劳力?这位理事长说,农村劳动力紧缺,以前农忙才缺工,现在一年四季都缺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不会种也不愿种地,四五十岁的多在外地打工,剩下种地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农村劳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已是我国乡村的普遍现象。尽管这些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但在田间劳作的大多还是老年人。年轻人不愿务农,归根结底还是农业的吸引力不足。一没“钱景”,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一亩地的收入还不如打几天零工挣得多;二没“前途”,当一辈子农民,种一辈子地,有啥奔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农民老龄化的苦恼,事实上就是“明天谁来种地”的难题。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就是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吸引人的事业、有奔头的产业。引导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将成为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手段。
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农村改革持续发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产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还有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等改革举措,都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让资源在城乡间配置更均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实现这一转变,要积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都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不仅要用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来改造传统农业,还要把目光放得更深、更远,不再局限于一次产业,初加工、精加工、销售、流通、休闲观光……延长的产业链条上可以细分出无数环节,衍生出无限的增值机会。农业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要创造条件让年轻、有知识、有技能、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起来。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加种粮补贴、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完善社会管理和农村金融体系,让他们安心留在农村发展。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营造尊重种地、尊重农民的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年轻大学生或其他有志于农业的年轻人,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资金奖励,引导他们到农村就业创业。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宁夏电力加快农网升级改造,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 / 07 / 30
- 且看各门派光伏大佬的独门绝招2016 / 11 / 15
- 安徽土地改革新模式:农民以土地入股 年收入增2.4万元2015 / 01 / 20
- 一号文件渐近 将引导农民“土地入股”2015 / 01 / 19
- 农村环保多用乡村智慧2016 / 05 / 10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