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CPI今日公布或涨2.5% 专家称还谈不上通胀
2014-04-11 08:56  · 来源:  · 作者:  · 责编:系统管理员
  中新网4月11日电 (财经频道 曾会生)根据国家统计局日程安排,今天将公布3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对于3月CPI涨幅,多数机构预计同比涨幅会明显回升,可能达到2.5%。专家分析,3月份主要食品价格以下降为主,但是翘尾因素等使得CPI回升;预计一季度CPI涨幅为2.3%,温和可控,还谈不上通胀,但二季度涨幅会有所扩大。
  食品价格下降 翘尾因素致CPI涨幅或升至2.5%
  3月底以来,市场机构纷纷给出3月宏观数据的预测。十余家机构的预测数据均显示,3月份CPI 涨幅会比2月份的2.0%明显走升。
  交通银行(3.88, 0.04, 1.04%)和兴业银行(10.32, 0.03, 0.29%)均预计,3月CPI同比上涨在2.4%-2.6%,取中值为2.5%。宏源证券(8.22, 0.00, 0.00%)的预测值较低,为2.0%,与2月涨幅持平;联讯证券预计涨幅为2.7%,预测值较高。光大证券(8.28, 0.20, 2.48%)预测值为2.3%,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微博](11.24, 0.38, 3.50%)则预计涨2.4%,另兴业证券(9.79, 0.17, 1.77%)和瑞银证券预测3月涨幅为2.6%。
  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预计,3月CPI肯定会比2月份有所回升,涨幅在2.4%左右。虽然食品价格和猪肉价格再回落,但是劳动力成本和服务价格稳中有升,现在物价回升的主要推动力是人力成本和公用事业(1551.525, 17.81, 1.16%)价格。
  对于3月份的食品价格,专家分析,主要食品价格基本呈下降走势,非食品价格也比较稳定。3月CPI同比回升主要是翘尾因素拉动,扣除翘尾因素之后的新涨价因素相比2月份仍是回落的,物价其实还是延续了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下行趋势。根据测算,3月CPI 翘尾因素为1.39%,比2月份上升了近1个百分点。
  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由于天气转暖,蔬菜供应增加以及春节结束后猪肉等肉类食品需求减少等原因,3月主要食品价格以降为主。其中,蔬菜和肉类等价格降幅较大,粮食价格基本稳定,水果价格略有上涨。
  一季度CPI涨幅预计2.3% 专家称二季度会有所扩大
  据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2.5%,2月份涨幅为2.0%,前两个月平均上涨2.2%。对于整个一季度的CPI 数据,王剑辉预计涨幅在2.3%左右。
  在专家们看来,一季度的物价走势比较温和,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不用担心通胀问题。“一季度的CPI 属于温和上涨,跟之前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或者大的压力。”王剑辉说,目前来看,谈不上通胀,物价水平只是有微小的回升空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分析,由于今年1-2月宏观经济数据明显下行,需求不足仍会制约未来物价上涨空间。他预计今年一季度CPI同比涨幅可能低于2.5%。
  未来的物价走势会如何?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今年全年各个季度之间都会差不多,二季度仍然呈现温和上涨的走势。
  王剑辉则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二季度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从4月份开始CPI 涨幅会比一季度扩大。据他分析,一方面是国内因素,二季度经济会企稳,需求有所回升,带动物价小幅回升,而水电气的价格改革正在推进,价格上涨预期明显;另一方面,国际上原油价格开始企稳,农产品(10.10, -0.07, -0.69%)价格的涨幅比较明显,在10-20%之间,这些大宗商品价格会逐步向国内产品价格传导。(中新网财经频道)
  原文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411/000918763274.shtml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