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聚焦PM2.5
2015-04-29 07:19
· 来源:
· 作者:chinanews
· 责编:系统管理员
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聚焦;沙尘暴;东北亚;PM2.5;合作;合作机制;部长
背景: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的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在沙尘暴监测合作、东亚酸沉降监测网、三国环境教育网络与环境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淡水资源保护、环保产业等多方面开展了合作与对话,并取得了切实效果。
中国、日本和韩国计划于今明两日在上海召开环境部长会议(TEMM),该会议是东北亚环境领域最高级别的合作机制。据报道,会上三国将提出在PM2.5共同监测方面展开合作。近日新京报记者参加由中日韩三国秘书处牵头的三国记者团,走访中日韩三国外交部、与智库对话,了解到中日韩在政府层面、民间层面上都在进行包括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并形成了多个常态化的机制。
中国环保部部长两年未参加
4月29日至30日,第17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计划在上海召开。去年开始参与会议协调等工作的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以下简称TCS)工作人员介绍,这一会议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合作机制。
TCS秘书长岩谷滋雄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现在中日韩三国间有十几个领域的部长级对话机制,环境部长会议是历史最长的一个,也是具成效的机制之一。”据悉,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始于1999年,与中日韩领导人第一次会晤在同一年。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在三国轮流举行,曾在中国举行5次,在韩国举行6次,在日本举行5次。
此次会议一个备受关注的原因是,自2012年日本非法“购岛”后,中方一直没有派部长出席会议。据韩国媒体报道,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将出席第17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
今年初进行的三国外长会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表示三国外长会已标志着三国合作重新回到正常轨道。
雾霾沙尘暴成主要议题
PM2.5在韩国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在日本被称为微小粒子状物质。近几年雾霾问题已成为中日韩三国民众共同关注的话题。据《日本经济新闻》此前报道,此次会谈三国将提出在PM2.5的共同监测方面展开合作。
2012年在北京举行的会议上,时任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会见与会的韩国环境部部长刘荣淑一行时曾表示,“环境问题无国界,愿与韩方共同开展颗粒物研究。”去年,东北亚地区PM2.5污染问题成为在韩国大邱举行的第16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的一个核心议题。在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三方达成共识,将“改善大气质量”作为未来5年的9大优先合作领域之一,并将在今年的会议上确定具体的三国联合行动计划。
据韩国媒体28日报道,此次召开的会议,三方将商讨沙尘暴应对方案,会议还将制定三国沙尘暴联合研究团未来5年研究计划,内容包括提高沙尘暴预警准确度等方案。
关于沙尘暴的监测和预警的三国合作自2002年就已展开,2003年左右三国“共同研究项目”下的沙尘暴研究项目启动后,日本和韩国以无偿援助和提供专家的形式,协助中国建立8至10个沙尘暴监测站。
多机构平台解决环境问题
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对话的驱动之下,是学术、技术等更细致层面的对话和交流。
TCS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初步统计,2015年确定已进行或将进行的中日韩重大高层对话合作会议有17项,其中包括第17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和此前举行的中日韩外长会议。此外,今年已举行或有望举行的中日韩其他对话和磋商等有61项。
对于PM2.5等大气污染物防治的解决平台不止一个,例如,今年3月在首尔召开了第二次中日韩空气污染政策对话会,该对话会第一届是在北京召开,研究如何在政策和技术层面共同应对空气污染问题。
对于空气污染的跨境监测方面,东北亚大气污染物长距离跨界输送(简称LTP项目)已经开始了跨国空气质量监测。LTP研究项目始于1995年,由中、日、韩三国共同参加,主要研究大气污染物在东北亚区域范围内的跨国传输问题。去年在韩国召开的第16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上,三方决定扩大三国越境大气污染物质监测对象(包括细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同时在中国的2处空气质量监测点增至3处。
除了高层对话、技术交流之外,还有包括东北亚名人会、中日韩合作思想库网络这样的政策领域的交流提供“智力支持”。曾率代表团出席东北亚名人会的韩国前总理李洪九23日向记者坦言,环境措施也是东北亚名人会的课题之一。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颖倩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坚持“四个聚焦”主动履行疫情防控监督职责2020 / 02 / 17
- 垃圾分类应注重实操性既要管得严更要行得通2019 / 07 / 05
- 中曼石油:成也俄气败也俄气?2018 / 12 / 05
- “华龙一号” 福清核电 5号机组PCS汽水分离器吊装就位2018 / 08 / 20
- 湖南禁止售电公司全价差让利2018 / 08 / 09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