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动力太阳能飞机受热捧 团队为项目寻资金
2015-04-30 05:58  · 来源:  · 作者:网易  · 责编:系统管理员
  “阳光动力”太阳能飞机受热捧 团队为无人机项目寻求中国资金。
  抵达中国已经一个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依然备受追捧。
  “阳光动力2号”今年3月10日于阿联酋启程,计划完全依靠太阳能为动力完成环绕地球飞行一周。这架飞机3月底从缅甸飞抵重庆,并于4月下旬抵达南京。
  近一个月的时间内,阳光动力(Solar Umpulse)的项目团队在中国参与了一场又一场的宣传活动:接受媒体一轮又一轮的采访、走进各地校园与学生对话、参与十多个赞助商的品牌宣传······阳光动力项目的人士直言,没有想到在中国能够受到这么大的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前往南京机场实地探访了这架飞机,在直面这一飞机技术革新的同时,也希望能了解其未来商业化的前景。
  阳光动力项目的市场总监Gregory Blatt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阳光动力2号”短时间内还无法实现载人商业飞行,其目的更多在于通过这一场备受关注的环球飞行来宣传清洁能源以及机上运用新技术的前景。他同时透露,阳光动力团队下一步将推动两个无人机项目的商业化运营。
  造价1.6亿美元
  4月21日抵达南京后,执飞“阳光动力2号”的两位飞行员Bertrand Piccard和André Borschberg连轴转地与媒体、企业、学生展开对话,持续了整整一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4月28日前往采访当天,南京的气温达到30度,但当天专程赶赴南京机场的公众参观者仍然络绎不绝。
  在此之前,两位飞行员在重庆也已经体验到明星般的礼遇。这架飞机于3月31日凌晨抵达重庆,由于天气原因在当地停留了大半个月才启程飞往南京。在南京现场的一位阳光动力项目负责人直言,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在中国会得到这么多的关注。
  在来到中国之前, “阳光动力2号”先后飞临了阿联酋、阿曼、印度、缅甸四国的五个城市,中国的重庆和南京分别是其全球飞行的第六和第七站,接下来还将从南京出发跨越太平洋飞往美国、北非/南欧,最后回到阿联酋。
  如果成功,“阳光动力2号”将是全球第一架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太阳能飞机。依靠安装在机翼上的17248个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可以做到不消耗燃油,完全以太阳能为动力飞行。
  阳关动力项目的核心人物Bertrand Piccard表示,打造这架飞机的目的是提醒人们改变“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不可兼得”的看法,希望用这架飞机的成功飞行证明在使用清洁能源的同时也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这是一场成本不菲的宣传。“阳光动力2号”仅制造成本就达到了1.6亿美元,这个价格相当于一架波音737-700目录价格的两倍,这还不包括飞行成本。而包括两位飞行员,整个阳光动力项目工作团队超过140人,负责技术、运营、宣传和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为了寻求资金,阳光动力团队此次环球飞行启动前就寻求各方赞助,从互联网巨头Google到手表品牌欧米茄、从知名洋酒轩尼诗到电器巨头施耐德等,目前“阳光动力2号”共有90家全球各个领域企业的赞助,其机身布满了各个赞助商的logo。为了配合赞助商,两位飞行员仅在28号当天就连续参与了三场品牌宣传活动。
  跨越国界的环球飞行项目带来的曝光可能远超过普通的商业宣传。洋酒品牌轩尼诗于今年2月成为该项目最新的赞助商之一,他们与阳光动力签下了两年的合约。
  为什么有这么多赞助商支持这个项目?酩悦轩尼诗帝亚吉欧洋酒公司常务董事Frederic Noyere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率地表示,全球可能有成千上万个宣传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公益项目,但大多数项目都“太无聊了”,无法实现公益宣传的目的。
  “轩尼诗也有完全电动的公司用车,但相比这架飞机,你会对电动车更感兴趣吗?”他反问记者。
  无人机项目将商业化
  事实上,未来“阳光动力2号”很可能只能承担公益宣传的功能,无法真正实现载人飞行。
  由于太阳能的动力有限,“阳光动力2号”目前机舱仅能容纳1名飞行员,无法再装载乘客。而为了尽可能多地接收太阳能,其安装满太阳能电池板的机身已经达到72米,接近现有最大的民用飞机波音380的机翼长度。
  即使仅从飞行员的舒适性考虑,“阳光动力2号”的和民用飞机的也还有很大的距离。其机舱也没有隔温和增压,机上也没有空间安装卫生间,在接近万米高空的极低气温中,飞行员不得不身着厚厚的绝缘保温材料制成的飞行服,一路上还都要随身带着一个“卫生袋”。
  阳光动力项目的市场总监Gregory Blatt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承认,短时间内“阳光动力2号”还没有商业化的打算。但在整个团队看来,新技术刚产生的时候,应用前景总是不定的,商业化前景不明并不该阻碍新技术的产生和运用,“我们更多是扮演先锋的角色”。
  该团队更愿意介绍的是,用在这架飞机和此次飞行过程中的领先技术是可以很快,甚至已经在进行实际运用。Gregory Blatt举例,飞机上使用的拜尔研究的绝缘隔温材料,就在全球超过一半的冰箱上都有运用。
  赞助商也有类似的看法。Frederic Noyere说:“当初美国实现登月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吗?但IBM和通用电气却得以从中发展。”
  不过Bertrand Piccard28日透露,除了“阳光动力2号”,目前阳光动力团队还在推进两个无人机的项目,其技术已经成熟,下一步希望能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Gregory Blatt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这两个无人机项目目前还没有进入研发阶段,但已经明确将有商业化运营的打算,其定位和Facebook等互联网企业的无人机项目类似,希望让无人机在高空运行,提供通信、网络等一部分卫星的功能。在阳光动力团队来看,卫星单次发射成本太高,其效率也不及无人机。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