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煤炭
从“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
巨野县突出“高轻优强”力促新旧动能转换侧记
2018-08-09 16:50  · 来源:菏泽日报  · 作者:  · 责编:张楠君

  一块神奇的智能玻璃见证巨野县工业开始淬火、嬗变:8月2日,在巨源恒硕一车间,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刚刚下线的智能玻璃。一块看似普通的玻璃,接通电源连接网线后,轻按遥控器,玻璃随即由透明变成深灰色,对面景象被自动遮挡住。再按一下遥控器,玻璃又恢复透明。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块透明玻璃板借助一个投影仪,还可以变身平板电脑。

  去年以来,天运新能源、拓新新材料等一批技术领先、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落地建设、开工生产,向人们昭示:巨野工业正由“一煤独大”向“高轻优强”多元支撑转变。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08家。

  发展:一二开步走 

  从丰衣足食的粮棉大县到以煤化工、建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大县,巨野县的转型之路虽然和其他地方一样,曲曲折折,但也很快完成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依托新巨龙年产600万吨的龙固矿井,巨野县以原煤生产为龙头,以化工项目为载体,以精细化工为主导的煤化工产业迅速崛起,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大项目纷纷落地、投产,从而带动一系列相关项目的跟进,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全县能源化工产业、新型建材、机电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等一个个大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

  按照“项目支撑、龙头引领、园区承载、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巨野县不断调整工业经济格局,形成了以煤炭为龙头,玻璃、化工为基础,科技创新、白酒、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医药生产为重点,建材、轻工为支撑的多种产业体系。正佳商业广场、拓新新材料等18个市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12亿元,全部顺利开工建设。新巨龙、铁雄新沙等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截至目前,在建规模以上项目159个,计划总投资610亿元;新落地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97.16亿元;签约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172.2亿元。

  淬火:猛药去沉疴 

  工业发展的历程证明,不在变革中生,就在没落中死。巨野县的煤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在一次次淬火中涅槃重生。

  铁雄新沙上马干熄焦发电项目和硫硝双脱改造技术,企业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150毫克以内,远低于省定焦化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纤维污染是纺织行业难以解决的问题,巨野万虹纺织公司通过安装智能喷淋系统和抽风收尘设备,大大降低纤维漂浮,同时通过变频降温改造,生产耗电量有效降低。巨野工业经济开始向精细化、高端化、环保化迈进。

  巨野县还深入对接国家和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环境保护重大战略布局,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列出时间表和责任状,对高污染、高消耗的能源化工企业坚决取缔。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中,巨野县策划论证了新旧动能转换项目78个。同时,进一步加大“腾笼换鸟”和低效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盘活“僵尸企业”,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新产能腾出空间和市场。先后盘活了金美玉玻璃、弘盛玻璃等5家“僵尸企业”,盘活低效闲置土地1500亩,新上了天运新能源、拓新新材料等一批技术领先、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嬗变:步入新时代 

  为使工业经济步入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巨野县努力改变“一煤独大”格局,促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招商引资,以膨胀总量、提升质量为方向,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培育“五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快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财税链“四链”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在推动主导产业强身健体、提质增量的同时,巨野县加快编制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规划。天运新能源年产2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被确定为省重点项目,核桃园金山文化旅游小镇通过了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审批,高新化工园区通过了省级公示,泛亚环保材料、枫叶正红等13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康巨物流、昊泽汽车等3个省服务业载体项目顺利推进。

  一次次淬火,巨野县工业经济正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美丽嬗变,走进新时代。(谢新华 姜明 苏成华)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