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过整合重组的山西煤炭行业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仅安全生产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产量稳步增长,有力地保障了国家能源供应。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投入不足、各种矛盾交织等原因,山西省重组整合矿井建设速度缓慢,未来几年山西省的实际煤炭产能将面临大幅下降。这不仅制约了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成果的充分显现,也不利于构建保障经济长远发展的能源储备和能源安全体系。
后备矿井建设缓慢
目前,山西省煤矿批复总产能为13.24亿吨/年,但“十二五”期间山西将有20多座国有重点煤矿因为资源枯竭而产能衰减,有近100座重组整合矿井和新建矿井不能按期竣工投产。因此,到2015年山西全省煤炭实际产能约为11亿吨/年。
尽管目前国内煤炭形势不景气,但增加煤炭产能储备仍然十分必要。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保障,而且消费量会持续增加。中国煤炭协会预测,到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8亿~53亿吨,在2012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4亿吨左右,因此煤炭短期供应宽松与长期总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煤炭专家表示,正因为如此,加快推进山西重组整合煤矿建设,不仅对落实山西煤炭产业“增量、稳价、降本、提效”的总要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构筑长期能源安全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3年,山西省煤炭产量达到9.6亿吨,超过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4,对全国煤炭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截至2013年上半年,山西已经累计完成重组整合矿井开工报告审批710座,91.3%的重组整合矿井都拿到了开工报告,但全省煤炭基本建设暨重组整合建设矿井仅有22%建成,仍有78%的矿井在建,推进速度缓慢。
为此,山西省煤炭工业厅2013年5月份专门召开了全省煤炭基本建设暨重组整合矿井推进会,协调各方为全省整合煤矿建设提速。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吴永平在会上表示,这些矿井大部分要在近一两年时间内建成,压力很大,但必须全力推进,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吴永平说:“推进山西重组整合煤矿建设是确保煤炭产能储备的重要保障,我们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合理进行产能核定,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进度,到"十二五"末确保形成全国、全省经济发展需要的产能储备和生产能力,在国家和山西需要时能够顺利释放产能,保证煤炭供应。”
各方矛盾难以化解
记者采访发现,重组整合矿井建设速度缓慢,既有地质条件复杂等客观因素制约,也有管理薄弱、技术人员缺乏等因素影响,但最关键的是投资不足导致许多矛盾迟迟得不到化解。
记者在临汾等地调研发现,由于补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许多重组整合煤矿都出现了被整合主体法人不配合变更相关手续的情况,从而干扰了建设进度。
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全省许多被整合的矿井都没有注销原来的煤炭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这直接导致重组整合煤矿无法办理新的法人营业执照,对企业的建设肯定会产生不利影响。一些整合矿井负责人表示,不能取得新的法人营业执照就意味着不能经营,即便矿井完成建设,企业也无法进行生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设的积极性。
此外,由于补偿协议不能及时履行,也造成了被整合矿井法人阻挠矿井建设的情况。例如,临汾市尧都区柳沟煤矿和梦源煤矿在2009年被整合为新梦源煤业有限公司,当时双方签订了“4.2亿元现金、49%的股份,共计8亿元”的补偿协议。2011年,这一补偿协议被变更为“总价3亿元,其中1.5亿元入股”。原煤矿法人王长明认为这是“霸王协议”,双方由此产生“顶牛”,致使新梦源煤业自2011年领到开工报告后至今无法建设。更有甚者,因为经济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一些被整合煤矿的法人组织工人四处上访,围堵企业,严重阻挠了正常的建设进度。
此外,记者在一些地区还发现,由于有的整合主体缺乏资金投入,已经出现了将旗下的整合矿井私下转包给其他企业建设的情况,不仅违反了相关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安全隐患。
类似情况不但给整合双方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在矿井所在地造成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当地村民以前主要是依靠在煤矿打工谋生,现在由于矿井停建而失去了工作和收入,怨愤情绪增加。临汾市郑家庄村支书梁冠兴说,“以前,我们村有好几百人在煤矿打工,现在都被遣散回家,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各种矛盾比较尖锐”。
企业融资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煤炭行业不景气,整合主体效益下滑,银行还贷压力增大,加之有的煤炭集团整合矿井数量过多,因此难以承担整合所产生的巨额补偿和建设资金。
吴永平表示,煤炭形势呈低位运行态势,这是在经济大环境影响下煤炭市场的理性回归,煤炭行业对此应该有理性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加大投资,但有的企业却认识不足,影响到煤炭再投资的积极性,对矿井建设的进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凤起表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为资源型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对于目前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政府应该牵头强力推进,从而妥善化解各种矛盾。
一是要努力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吸收外来资金注入,化解整合主体资金不足的压力。周凤起认为,目前煤炭市场已经告别“黄金期”,煤价大幅下跌,煤炭企业普遍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而且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好转,单靠企业自身力量很难解决这些矛盾,因此可以鼓励煤炭企业通过市场进行融资,允许其他资本参与山西的矿山经营,从而减轻企业的负担。
二是政府要在政策上予以更多扶持,对于那些已经陷入僵局或整合主体已经无力负担的矿井,可以为其变更整合主体,让实力更强的企业予以整合。目前,一些煤炭企业也希望通过变更整合主体的方式来减轻负担,但是限于政策规定难以实现。周凤起表示,政府也可以通过直接注资的方式来缓解煤炭企业的资金压力,否则很容易导致转包行为,从而留下各种隐患。

- 山西开展煤矿“一通三防”专项监察2020 / 03 / 05
- 路远心不远 天寒心里暖2019 / 11 / 29
- 河南构建煤矿双重预防体系“一张网”2019 / 09 / 03
- 陕西煤监局到下石节矿开展集中执法行动检查2019 / 08 / 30
- 贵州凯里长期停建关闭矿井发生事故 4人死亡2019 / 06 / 18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