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探究国有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中作出的积极贡献,展示国企改革发展新成就,领略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国企员工的风采,4月24日-2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 “走进新国企”系列活动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走进服务大湾区建设的中国电建。
采访中,《中国能源报》记者发现,中国电建独具匠心,奏响了一曲绿色地铁施工的交响乐。建地铁就是建设城市,打造“生态、创新、环保”地铁,中国电建不遗余力。中国电建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行绿色文明,建造绿色地铁”的施工理念,彰显出新国企的大家风范。
绿色施工措施覆盖全过程
与大家印象中施工工地脏乱差不同,中国电建深圳地铁各个施工现场均呈现出“小清新”的建设氛围。这与中国电建树立“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干地铁就是干环境”的理念密不可分。
施工中,中国电建严格按照“绝泥水、抑扬尘、降噪音、靓围挡、不扰民”的基本要求,设置专门的洗车池,修建泥浆池、沉淀池,全面布设总悬浮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配备雾炮机及防尘喷淋系统,实时监测周边环境,确保扬尘达标。
中国电建四工区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周跃飞对记者表示,在绿色施工建设过程中,深圳在扬尘防治上提出七个100%的维持“深圳蓝”,即施工围挡及外架100%全密闭,易起尘作业面100%湿法施工,裸露土及易起尘物料100%覆盖,出入口100%安装冲洗设施等,我们的防尘治理全部达标。“尤其是噪音较大的设备,运行时避开非噪音排放时段,减少或避开噪声敏感时间、地段。”
同样,在深圳地铁12号线海上田园东站施工现场,《中国能源报》记者看到,施工围挡设置自动喷雾装置,土方开挖阶段基坑周边设置了射程30米的移动式雾炮机;施工现场还安装了总悬浮颗粒物(TSP)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等环保措施。“在工程建设伊始,我们就打起了‘绿色算盘’。”中国电建市政集团轨道工程公司总经理宋卫强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中国电建的绿色地铁施工理念更是得到业内高度认可,深圳地铁7号线获得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摘得中国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创新的最高荣誉第十六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深圳地铁10号线益田停车场、凉帽山车辆基地先后获评“深圳市治污保洁示范工程”。
科技引领绿色施工建设
打好绿色施工牌,科技运用功不可没。在深圳地铁前湾公园站的施工现场,建筑行业火热的BIM+VR技术,果断被中国电建深化运用到地铁现场施工。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现场临水、临电设施布置、安全标准化布置、各专业碰撞检测及车站装饰装修效果,利用VR直观交底,从而优化管线布局,有效减少返工。仅在武汉地铁11号线东段工程设备安装方面就有效优化碰撞点4732个,BIM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资源物料的消耗。
建筑结构发展重要方向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同样被中国电建广泛运用到地铁现场施工。员工提前在工厂集中预制管道、盾构管片、疏散平台、出入段线高架桥护栏等,在现场快速装配连接,消除工序衔接的停闲时间,在实现立体交叉作业的同时,有效降低资源投入和物料消耗。
在地铁5号线前湾公园站,地铁的绿色建造更加科技化、智能化和精细化。在这里,记者看到,中国电建员工用一部手机、一部电脑就可以“看模”“用模”、实现大数据平台BIM协同管理、多方异地协同办公,达到项目人员一键统计、项目监控一览无余,项目数据一目了然。
中国电建还把建筑工程的“首件验收、样板引路”的管理制度完美运用到地铁现场施工。 在每道工序开工前,进行样板试验,逐一解决暴露的问题,不断寻求简洁高效、节约成本的施工工艺,确保首件验收合格率100%,再进行推广。
记者采访获悉,中国电建在建设施工中因地制宜推进了应用智能照明系统、空调设备变风量智能控制系统。武汉地铁11号线豹澥站站厅层设置采光天窗;光谷七路站口设置穹顶天窗,将自然光引入地下;车辆段综合楼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福州地铁5号线吴山站设计降水井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成都地铁18号线各标段设置“空气能热水器”。
绿色标准化不断延伸推广
中国电建铁路公司副总经理、南方公司董事长朱瑞喜在国务院国资委“走进新国企”之电靓大湾区活动启动仪式上介绍:“中国电建立足深圳,通过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建设实践,掌握了核心技术,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地可复制的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中国电建的“深圳标准”在铁路公司承建的成都、武汉、哈尔滨、福州等城市的地铁建设现场得到了有效推广。
四川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的节水管理、节材管理、节能管理、节地管理等绿色施工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武汉地铁11号线除特色站外墙体均采用清水混凝土挂板材料,光谷五路站更是成为武汉地铁首个以“都市原色”为主题的裸装车站,不仅自然朴实,又节省了装饰装修材料。
数据显示,武汉地铁11号线光谷五路“裸装”车站和“园林式”长岭山车辆段已成为武汉地铁一张绿色环保的有力名片。该工程全线每年可降低能耗达80%,年节约电能882万千万时、节约自来水11万吨。
如今,中国电建用绿色思潮引领着工程建设的新风尚,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位一体”的绿色施工理念将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发的速度与品质。

- 【一带一路故事】从起重专家到调试专家2020 / 03 / 27
- 世界最大联合循环电站在沙特带负荷并网成功2020 / 03 / 02
- 中资企业助力澳大利亚塔州“国家电池”计划2019 / 12 / 09
- 超越梦想往前飞2019 / 09 / 04
- 中电建签约阿根廷10亿美元光伏电站EPC项目2019 / 02 / 15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