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不止一次想过,当年,如果没有余康这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好领导,会有一支吃苦耐劳,作风过硬,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石油队伍吗?我国石油工业能快速崛起吗?今天,出现若干人对外都羞于说自己是石油职工的困境,其根源还是我们的干部,尤其是部分石油高管出了问题。
“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翻天覆地人”。这是我国现代石油工业百年历史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从业六十年的技术干部,和绝大多数石油职工一样,以能参与创业和能成为“石油人”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在我心目中“石油人”是一个光荣崇高的称号,是一个以“爱国、奉献”为传统的英雄群体。
在抗日烽火中,进口“洋油”渠道全部被切断,全国处在“一滴油、一滴血”的艰难时期,以陈振夏为代表的“石油人”“埋头苦干黄土原”,硬是在“磨刀石”般致密油层里“抠”出石油,满足了陕甘宁边区和部分国统区的需求,得到了毛泽东亲笔题词的嘉奖;以孙健初为代表的“石油人”“顶风冒雪战祁连”,放弃了城市优裕生活,苦战在河西走廊的荒漠中,找到了我国第一个高产油田---老君庙油田,使“建国牌”油品源源不断地送往大后方,给了抗战军民巨大的支持和鼓舞。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和苏联在石油上卡我们脖子。为了打破封锁,甩掉“落后帽子”,我们有“宁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们,有“殚精竭虑找油气”的余秋里、康世恩等。经过三十年拚搏,我国原油年产量突破1亿吨,跻身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之列。石油战线的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高度评价,毛主席号召全国“工业学大庆”。
改革开放,石油工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时机。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我们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上的差距。在国内,“上山下海进大漠”成为现实,又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原油年产量突破两亿吨,天然气年产量突破一千亿方;在国外,在外国公司望而却步的地域,我们持续奋斗二十年,“份额油”年产量达到一亿吨以上。每当天灾人祸降临时,在救灾抢险的第一线都会有众多“石油人”的身影。实践证明石油队伍仍然是一支有战斗力,值得信赖的队伍。然而,塔里木石油会战迟迟交不了“合格的答卷”,老让人“翘首以待”;冀东油区,曾让国务院总理“睡不着觉”的大油田至今没有兑现,辜负了党和国家的期望。“上市”坑了中国股民,“下岗”伤了石油职工,骄奢风气蔓延,贪腐窝案频发,失去了社会和老百姓的信任。近年来“石油人”形象不断受损,这是一件令人痛心,需要认真反思的事情。
回顾历史,今昔比较,我们对“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的论断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余秋里、康世恩等老领导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了,然而他们坚守“为人民服务”宗旨,“爱国、奉献”的许多故事却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1964年胜利石油会战刚刚打响,“三年困难时期”的影响还在,会战职工的生活条件很差。当时,地质指挥所的食堂离会战指挥部不远。每到开饭时我们经常看到余秋里部长,他不时栏住职工,仔细查看他们手里端的饭食,亲切地询问“够不够吃?”,“贵不贵?”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余部长为首的会战工委,时刻将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千方百计改善职工生活工作条件,体现了共产党“一切为民众”的本色。
1975年,为了支撑国家濒临崩溃的经济,石油部主动加压,除了动用战备油田(喇嘛甸油田),并计划加快冀中地区石油勘探步伐。那时,冀中石油勘探已经“几上几下”,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对其前景有迥然不同的认识。为了让各方充分阐述观点,石油部召开了“冀中勘探汇报会”,从5月31日傍晚,一直开到次日早晨。康世恩等部领导始终聚精会神地听,不时与大家讨沦,通过充分的民主,做出了加强力量、加快勘探进程的正确决策。会后,冀中的千吨高产油井一口接一口出现,第三年原油年产量突破1700万吨,及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文革”后期,“四人帮”将斗争的矛头指向石油部,康部长被迫到南宁“养病”,但是他始终惦记着冀中石油会战。石油部拟向他作一次详细汇报,但又顾虑被“四人帮”抓“小辩子”,于是汇报任务就落在我这个不起眼的地质处长身上。在南宁,汇报持续了一整天,康部长的仔细询问,使我感到带去的大炮筒般粗的一卷图件和一大帆布箱的资料都不够用了。康部长身处逆境,却依然忧国忧民,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忘我的崇高精神境界。
我曾经不止一次想过,当年,如果没有余、康这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好领导,会有一支吃苦耐劳,作风过硬,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石油队伍吗?我国石油工业能快速崛起吗?今天,出现若干人对外都羞于说自己是石油职工的窘境,其根源还是我们的干部,尤其是部分石油高管出了问题。他们在“一切向钱看”浊浪冲击下,道德底线失守。我依稀地记得,当北京德外六铺炕原石油部大楼由六层加高至八层,外墙的颜色由红变白的时候,某些新领导上任伊始就开始盘算自己升官发财、要名要利的路线图,开始拉帮结伙,排除异己;他们夸大“精英”的作用,散布历史唯心主义;他们醉心于高年薪和企业的高度集权;薪酬制度也随之由向基层向艰苦岗位倾斜,演变成向机关向领导倾斜。等到中石油总部搬至东二环新的高楼里,玻璃外墙光鲜透亮,楼内处处设防,进一步切断了与群众的联系,躲避了群众监督。重大决策,由少数高管暗箱操作,搞“一言堂”。权力失去了制约,失误越来越大,贪腐越演越烈,窝案频发,最终领导班子“塌方”。尽管贪腐分子,受到了党纪国法惩处,然而给“石油人”形象抹黑,给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却无法挽回。
前不久,中石油党组提出在全集团展开“弘扬光荣传统,重塑良好形象”大讨论,这是一个非常及时,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今天、明天是昨天的延续和发展”,唯有“弘扬光荣传统”,今后的路才可能走得更好。大讨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经验告诉我们关键在于抓好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反对“任人唯亲,拉帮结伙”。石油战线的干部必须是“爱国、奉献”,“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带头人!
二是加强干部监管,反对“乱作为”,也反对“不作为”。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能上能下。
三是建立用人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减少和杜绝“带病提拔”。
这场大讨论,对现职干部是一场考试,希望通过努力,都能交上合格答卷。对广大石油职工是一个温故知新,继承和发扬“爱国、奉献”传统,掸去蒙在“石油人”身上的尘埃,理直气壮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主旋律的加油站。我深信,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大讨论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石油人”形象将重放光芒。
(本文转自2016年3月12日《中国石油报·金秋周刋》第二版)

- 油价“三国杀” 美页岩油企业缴械2020 / 04 / 03
- 俄气石油2019年油气总产量同比增长3.2%2020 / 02 / 28
- 我国石油产量止跌回升2020 / 01 / 21
- 石油美元秩序之争? 风声鹤唳市场何去何从?2020 / 01 / 06
- 《石油精神读本》新书首发式在京举行2019 / 11 / 04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