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来袭,你的电动汽车安全吗?开车的、造车的都应该看看!
2016-08-04 09:48  · 来源:中国能源报微信  · 作者:  · 责编:王长尧

    

      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受到了暴雨不同程度的侵袭,让很多汽车“搁浅”在道路上。在北京,曾有一晚有200多名电动汽车司机因暴雨导致车辆故障,而拨打抢修救援电话。2016年7月7日,南京玄武区徐庄软件园环园东路上,两辆电动客车因泡水,先后起火。所幸车辆着火时都只是停在路边,并非行驶途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淋雨、漏水导致的车辆故障会影响正常行驶,一旦电动汽车“搁浅”,长时间泡在水里,其危险性远远大于传统燃油汽车。然而,泡水只是引起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的一方面诱因,充电、电池故障、碰撞也都是导致事故的主要诱因。2015年4月26日,深圳一辆电动客车充电时,由于过充引起电池热失控,从而引发火灾;2016年5月14日,珠海一辆电动客车在运营过程中,因电池故障导致起火…… 

 

  2016年7月7日,南京玄武区徐庄软件园环园东路上,电动客车因泡水起火  图片来源:电池中国 

  2015年4月26日,五洲龙A10纯电动大巴在深圳普天新能源的深圳湾加电站充电后,发生火灾。 图片来源:第一电动 

  

  据工信部统计,自2009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共31例,其中2015年以来发生17起(客车13起),今年上半年发生8起(客车4起),事故频率有明显提高,尤其是电动客车,截至2015年底,事故率达到0.1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而随着老旧车辆的增多,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 

  此外,随着三元材料电池越来越多地被车企所使用。相比磷酸铁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安全性较差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在今年1月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6)上,工信部宣布暂缓三元材料电池纳入补贴目录,这也是出于对安全的重视和考虑。为探讨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今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已经连续举办了三次研讨会,寻求解决办法。 

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成因

  上下游产业发展不平衡、动力电池和整车安全设计存缺陷、生产企业重量轻质、充电基础设施不健全等,是造成这些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此外,政府监管监控存在漏洞、相关政策不完善也是原因之一。针对2009年-2016年所发生的31例事故进行分析,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动力电池故障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液体浸泡、隔膜破损、绝缘损毁的情况下,会发生短路,造成电池过热起火。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电池会逐步老化,导致各项参数发生改变,不安全因素增加。 

  此外,由于我国安装和组装电池组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生产的单体电池或电池组的生产一致性不高,质量参差不齐,电池漏液现象时有发生。电解液一旦泄露接触氧气,会迅速分解燃烧,并从单体扩散到电池组,造成安全事故。 

  动力电池系统在设计上也存在缺陷,有的电池喉箍 (软硬管的连接物)位置不对、有的电池内部高压附件及线路排布不合理、有的电池系统防护设计欠缺,这些缺陷易导致冷却液泄露、短路、外壳破裂、接插件松动等问题。 

  很多动力电池组的密封性、抗压性并不符合国家标准,遇暴雨天气或泡在水中,电池组容易进水。而车辆发生碰撞后,由于电池组抗压性不够,受挤压后易变形,造成内部短路。 

  2、充电设施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很多动力电池的BMS缺少充电异常保护机制、充电设备缺少主动保护机制、监控系统缺少相应的报警机制,导致过充现象时有发生,引发火灾。 

  有些厂家的充电设备存在质量问题,比如 BMS发出充电停止指令时,充电机不能立即停止工作,造成过充引发火灾。还有充电桩材料、密封工艺达不到要求,造成充电枪拉弧、着火、甚至爆炸。 

  针对上述质量问题,我国已于2016年1月1日实施了5项新标准,但是数量众多的未达标老产品,目前还仍在广泛应用。 

  此外,我国许多地方对现有立体车库、地下车库进行改造,大规模安装充电设施。这些车库晚间充电量高,瞬时用电量大,一旦一个充电桩失火,可能会引起连片火灾。 

  3、整车结构设计存缺陷 

  目前,整车结构在防火、碰撞、防水、防触电等方面的设计上,仍存在缺陷。 

  •   从防火方面看, 

      有些整车在设计时,防火隔离没有安全保障,电池和乘客舱之间没有形成热隔离。起火后,也没有预警通知,不能及时、有效灭火或延缓火情。在逃生方面,尤其是电动客车,没有专用逃生门,导致发生火灾后,乘客无法快速疏散。此外,即便设计时考虑了以上防火的因素,但由于生产水平良莠不齐,导致整车防火性能依然欠佳。 

  •   碰撞方面, 

      目前电动汽车对于车身、电池的防护仍然不足,大部分电动汽车仍没有实现高压断电和绝缘预警等安全防护功能。由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一般安装在车底,而高压部件一般布置在车身前部,所以一旦正面撞上硬物或底盘被刮破,可能损坏高压部件或挤压电池包,造成触电或短路,可能引起火灾。 

  •   防水方面, 

      受制于我国制造工业的水平,整车的密封性相对较差,大部分车型未达到IP67安全防护等级(防尘、防水)。在暴雨等恶劣天气下,车身甚至关键零部件进水,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而电动汽车一旦长时间泡在水中,易引发火灾。 

  •   防触电方面, 

      目前电动汽车在设计和生产工艺上略显粗糙,车辆内部有裸露的导线,而且无防护栏、金属网等防止乘客直接接触的防护设备。特别是当电动汽车发生碰撞时,高压系统没有隔离和绝缘措施,也没有高压监控系统,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4、政策仍不完善 

      众所周知,我国对于机动车的安检有着相关要求和执行标准。 在燃油车方面,有针对油耗、排量的相关安检要求,但是对电动汽车的安检却不包括和安全性相关的电驱动系统。安检方面的缺失导致政府无法监管和检测到电动汽车的动力安全及相关问题。 

      此外,目前我国的政策标准多关注于零部件或具体的元器件,对于零部件或元器件的检测标准十分严格,但是对于整车或系统的标准则相对较低,并不利于整个产品的安全性。 

      而对于一些较为完善的政策标准,大部分企业也都声称自己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但现有检验制度只“对送检样品负责”,市场上的产品是否达标无法确定。究其原因,是因为产品认证制度尚未形成,无法验证产品是否真的符合标准。如此一来,不仅会让政策标准流于形式,还会让车企放松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来百人会“电动汽车安全”论坛研讨对策! 

      可以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命门,不解决安全问题,新能源汽车就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陕西调研时曾强调,要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质量安全,加强技术攻关,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为进一步探讨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将于8月21日在河南郑州举办主题为“安全保障,引领创新”的夏季论坛。拟从宏观角度探讨电动汽车产业的安全问题及其未来发展。关注的重点是,电动汽车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如何完善电动汽车安全保障体系等。将探讨电动汽车产业相关标准及检测制度的完善,解决市场上现存产品的质量问题,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在本届夏季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将发布“电动汽车安全问题”课题报告。(程宇婕 李靖) 

  •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