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房价“裸奔”背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自我救赎
2019-04-25 17:38  · 来源:中国能源网  · 作者:王长尧  · 责编:王长尧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曾因煤炭资源丰富闻名全国,最近这个城市再次被全国人民所关注成为了“网红”城市,不过这次走红却与煤炭无关,而是因为其近乎“裸奔”的房价。

  鹤岗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产业过去一直是鹤岗产业结构的主体,自1917年第一个煤矿开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开采历史。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鹤岗一度是黑龙江省四大“煤城”之一,是优质动力煤、化工煤重要产地。

  在煤炭业兴盛的年代,鹤岗的私营煤矿员工工资与其他行业相比高出一大截。据了解,在煤炭行情最好的2007年左右,那时候鹤岗私营煤矿的工作人员工资甚至高达6000元一个月。

  但随着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以及煤炭产业“黄金十年”的结束,鹤岗这座随着煤炭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如今已辉煌不再。据新华社报道,自去年8月底以来,鹤岗市已关闭10处矿井。按照计划,鹤岗市2019年底前还将关闭3处年产15万吨以下的矿井,按国家规定时限引导有序退出矿井6处。

  煤炭资源枯竭会让房价便宜吗?

  拥有丰富煤矿资源的鹤岗于2011年正式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鹤岗被列为衰退型城市。

  煤炭资源枯竭之后,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的鹤岗市失去了经济增长引擎,就业率大幅下降,人口开始大量外流。随着煤矿的关停许多本地人为了更高的收入选择外出务工,另外很多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很少愿意留在本地。

  据《黑龙江省统计年鉴》显示,鹤岗市近年来户籍人口自1997年的110.9万人开始,上升至2001年的111.26万人后一路走低,降至2017年的100.95万人,20年间减少9.95万人,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收缩城市”。

  事实上,除了人口大量流失,鹤岗过去几年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也是造成房价不高的原因。自2013年至2018年六年间,保障性住房共计建设了10多万套住房,而当地的户籍人口只有100万。

  此外还有针对采煤沉陷区进行拆迁的政策,客观上也限制了鹤岗本地房价。对此,有不少网友纷纷拿出自己老家的例子:

  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自我救赎。

  资源型城市如果没有了煤它还剩下什么?

  发展旅游业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鹤岗国家矿山公园位于市区东北部,东山路与东兴路交叉口附近,总面积665公顷,2009年8月正式开放,是我国公布的首批的28个国家级矿山公园之一。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通过开展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打造了九里湖、潘安湖等一批重大生态再造工程,累计治理面积逾20万亩。同时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废弃露采矿山修复治理,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5.71万亩,治理废弃露采矿山4500亩,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较为显著的地区之一。

  河南省焦作市,投资5亿多元,开发建设了2个4A、2个3A、1个2A景区,形成了云台山、青龙峡、青天河、神农山四大景区和十个景点的大旅游格局。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利用保存着较好的煤炭工业和生活遗址遗迹,将荒废的旧矿区改造成大青山影视基地。已有多部影视剧组前来石拐区取景拍摄。

  引进高新产业,恢复农业也是一条好路子。

  鹤岗市近年来加快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其中主要产业之一是石墨烯,包括引进石墨烯粉体及下游石墨烯导电浆料、石墨烯润滑油、石墨烯涂料等新技术,2017年,鹤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2.9亿元,比上年增长7.3%。

  辽宁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将农产品加工业列为四大优势产业之首。2017年,阜新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00.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0%。按照规划,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将由2017年的45%提升到2020年的70%。

  由此可见,鹤岗市等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城市转型非一朝一夕之功。在众多资源枯竭城市中不可能所有城市都能转型成功,有相当一部分会变为“收缩型”城市,甚至并入其他行政地区。鹤岗市的前途尚未明朗,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