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崇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一道道银线架起了支撑现代生活的电力通道,一条条奔涌不息的地下管道,流淌着被称为“工业血液”石油和天然气。古老的丝绸之路上,能源已逐渐成为新的“主角”,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2010年以来,在能源“丝绸之路”的带动下,新疆能源建设大踏步迈上快速发展的历程,一步步夯实我国能源陆上大通道与战略基地的基础。
优势资源转换提升能源开发
2011年10月,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描绘出了自治区能源开发建设的蓝图:“十二五”期间,新疆将力争形成5000万吨原油、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和煤制气、3000万千瓦疆电外送能力,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预测储量达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总量的40%。自治区大力推进煤炭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把沉睡千万年的“地下煤海”变成了推动新疆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
2011年,新疆被列为国家第十四个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自治区以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大煤炭开发功能区为重点,引入大企业大集团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规划建设国家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截至目前,已有华电、中电投、大唐、华能、神华、中煤、庆华、宜化等国内有实力的大型能源集团入驻新疆,仅2012年,全国煤炭百强企业、煤炭产量50强企业中,分别有30家和20家落户。大企业、大集团投入数以千亿计的资金开发新疆煤炭资源,形成煤—电、煤—电—化、煤—电—冶产业链,为新疆能源产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去年8月,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自治区重点工程——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年产5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产出全国第一方煤制天然气,并于四个月后输入中石油伊霍支线,转入稳定输气实现商业化运行。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处处长肖仁俊说,该项目建成投运,加快了新疆能源资源参与全国能源资源配置,确立了自治区在全国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推动新疆煤炭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
如今,东起哈密、西至伊犁的新疆各大煤田周边,煤制油气、煤制烯烃、煤电转化的大项目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不断提升着煤炭能源开发的水平。2011年、2012年两年,新疆煤炭产量分别达到了1.2亿吨和1.3亿吨,2013年预测产量达到1.8亿吨。到“十二五”末,新疆将形成10个千万吨级、5个3000万吨级、2个5000万吨级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实现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和煤制气、3000万千瓦疆电外送能力。
能源“丝绸之路”横空出世
与国内其他电网不同的是,新疆电网长期以来一直独立运行。直至2007年,新疆电网才实现220千伏全疆联网,结束了过去分片供电和多个孤立电网运行的局面。随新疆能源开发而来的大规模电源接入电网和消纳问题,急需建设连接新疆与全国的电力通道加以解决。
2010年11月,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之一的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工程开启了新世纪“电力丝绸之路”建设的大幕。此后两年间,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哈密—格尔木的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第二通道开工建设并完工投用,使“疆电外送”成为现实。哈密地区发改委副主任赵宪刚说:“750千伏‘疆电外送’第一、二通道历史性地实现了新疆电网与西北主电网联网,撬动了新疆电网建设;而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则革新了‘疆电外送’依赖西北电网的传统模式,以点对点的输电方式,让西部边疆和中原大地拥有了能源‘直通车’,体现了新疆优势资源就地转化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发展思路。”
电网建设支撑起“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梦想。据自治区发改委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新疆电网联网运行的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3200万千瓦,同比增长44%以上,全年新疆电网实现发电量突破1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2%。至今年2月,新疆电网联网运行的总装机容量达到4323.1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增加1475.8万千瓦,同比增长51.8%。
这纵然是自治区近年来用电量大幅增长的结果,但更离不开“疆电外送”通道形成的带动作用。自2010年首次实现“疆电外送”至2013年底,已累计外送电量132.99亿千瓦时,仅去年一年就突破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相当于外送标准煤200万吨。预计今年新疆电网将外送166亿千瓦时,外送增量首次超过内需增量,对发电企业的经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新疆电力公司测算,2014年,“疆电外送”规模扩大可对全区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平均拉动1000小时。
打造风光互补绿色能源基地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基地,其九大风区可开发利用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可装机容量超过8000万千瓦,约占全国四成;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居全国第二,大片戈壁、荒漠非常适合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一大批企业参与开发新疆清洁能源。2011年3月,中电投总投资3.26亿元建设的哈密光伏电站正式开工,成为新疆光伏产业发展的标志性项目。同年12月6日,哈密光伏电站一期工程正式分区域并网发电,标志着新疆光伏发电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去年,我国出台清洁能源利用新的补贴政策,新疆清洁能源开发呈现“井喷”之势。风电装机从2012年的200万千瓦攀升到去年年底的500.6万千瓦,一年翻了一番半;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277.1万千瓦,超过全国光伏发电一年新增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国家电网新疆电力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包括水电在内的清洁能源装机总量达到1262万千瓦,占据当地电力装机总量的三分之一。
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运后,这条数千公里的“电力高速公路”首次将风电与火电“捆绑”在一起输送到急需用电的中部地区。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从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到设备运维、调度运行都做了大量工作,优先接纳新能源发电。哈密石城子光伏园区的光伏企业通过园区内220千伏汇集站升压后实施清洁电力“疆电外送”。仅2013年,园区新投光伏电站29座,容量74.3万千瓦,同比增长1143.08%。中科恒源在园区建成装机容量为2万千瓦的光伏电站,日电量全部实现了销售,今年发电量预计达到3000万度,实现工业利润850万元。由三峡新能源哈密风电有限公司建设的20万风电项目全面并网发电进入试运行阶段,由于有便捷的电力接入和外送通道,风电场从开工建设到并网发电节省了三分之一施工的时间。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总经理刘劲松说,今年,新疆清洁能源装机将逾2000万千瓦,将成为中国大规模推广应用“绿色能源”、研发相关技术的重要基地。
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新疆能源开发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蓝图中,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建设我国能源陆上大通道与战略基地的征程,现已启动。

- 中国石化: 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2019 / 11 / 25
- 新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北伟一行赴能源开发北京公司调研指导2019 / 06 / 03
- 【高端访谈】能源开发是丝路经济带建设重头戏2014 / 07 / 07
- 云南华鑫焦炉气制CNG项目试车2013 / 05 / 17
- 全国政协常委曹培玺:加强能源规划调控 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实施2019 / 03 / 11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