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市场萎缩、人员短缺,项目难推进、资金难周转……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奏,也打乱了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计划和安排。全民战“疫”的大背景下,疫情给煤炭、油气、电力等能源企业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疫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企业百态、行业短板,反映出企业整体应急管理能力的不足,值得能源人深思。
疫情发生以来,能源企业集全行业之力,不断油、不断气、不限电、不限热、不涨价,为战“疫”保供作出了巨大贡献,值得点赞。当前,湖北以外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确诊病例已降至个位数,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但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战“疫”仍需全力以赴。
疫情在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同时,也给能源企业敲响了警钟。回顾战“疫”及复产复工的艰辛,下一步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能源企业应有所思了。
就能源企业自身来讲,当前复工复产率虽然不低,但普遍面临实际生产效率不高的艰难处境——有的企业下游没有市场,复工复产后只能增加库存;有的企业原材料不够,只能降低生产负荷。市场、仓储、产能之间的矛盾背后,是完善、协同的产、供、储、运、销体系的缺失。
事实上,能源企业此前也曾遭遇台风、暴雪、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地缘政治等不可抗力导致的运输受限、市场波动等问题,只不过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说,在外部负面冲击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尽可能快地识别、预判风险,并采取合理应对之策及时止损,几乎是唯一的也是最优的选择。这就需要企业时刻居安而思危、思变,把问题想得更远一点、更深一些。
换言之,面对疫情带来的多点冲击,能源行业企业必须正视并深入思考如何提高风险之下的应急管理能力。比如,能否通过完善或共建共享物流、仓储基础设施,摆脱一味依赖公路运输的被动局面?可否通过长期协议等方式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长期合作,提高产业链协同效应?如何在下游市场需求变化时,及时而灵活地调整生产计划和产品结构?
与此同时,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当前我国能源产业的一系列现实短板。譬如,多数岗位过度依赖人工,效率低、风险大、成本高,一旦发生人员短缺,生产只能停滞。而在当今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油气、煤炭等传统能源行业更不断面临着自身效率提升以及来自风能、太阳能等替代能源的挑战,思危、思变已迫在眉睫。
这就要求传统能源行业在高端、高效、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推进整个行业的变革、转型和升级,特别是要进一步拓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场景,提高生产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进而减少难以掌控的风险点。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次疫情不过是把传统能源行业存在的短板放大在企业眼前,提前让企业感知行业高质量发展不足带来的危机感。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善于发现,善于反思,痛定思痛,主动化危为机。
悲观者感叹寒冬,创业者捕捉机遇。传统能源行业未来必将持续面临多样化、个性化和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挑战,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血液,能源行业,特别是传统能源行业能否在此次战“疫”中有所悟、有所得,并主动求新、求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行业兴衰,乃至我国经济社会能否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 壳牌旨在未来30年内实现净零排放2020 / 04 / 17
- 疾风知劲草 战“疫”见担当2020 / 02 / 26
- 进博会上,能源企业频签大单2018 / 11 / 08
- 国有能源企业改革:独特的样本2018 / 10 / 23
- 能源企业互联网+迸发强劲动力,智能采购打造多元化创新样本2018 / 08 / 20









- 中瑞共同探索可持续城市
- “数聚引领赋智电力”第四届...
- 天业集团召开2020年“安全生...
- 助力打造“风电产业之都” 绘...
- 电力辅助服务与城市智慧能源...
- 提议加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
- 特变电工新能源2020年首场国...
- 2020年第一届智能循环包装论...
- 520相约特变电工新能源2020年...
- 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
- 华为旗舰新品,生而不凡、敬...
- 国家发改委:一季度全国全社...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