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自主研发新型纳米智能驱油技术
2017-07-26 16:50
· 来源:中国石油网
· 作者:闫建文
· 责编:油气
低渗透油田;油藏;渗透;低渗透油藏;中国石油;勘探;研发;开发研究院;化学剂;驱油剂
近日获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简称勘探院)自主研发的纳米智能驱油剂,首次亮相低渗透油田扩大波及体积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后,引起广泛关注,为特低/超低渗透油藏长期稳产带来希望。
近年来,中国石油新发现储量规模快速增长,低渗透难采储量已成为油气储量增长的主体。长庆特低/超低渗透油田水驱约有30%的毛细孔隙注不进水,稳产难度越来越大。
纳米驱油研究团队认为,水的强氢键缔合形成大分子水网络是低渗透油田注水困难、特低/超低渗透油田注不进水的主要原因。单个水分子直径为0.4纳米,大小与气体相近,而特低渗透油藏的孔喉直径为0.56微米至2.52微米,超低渗透油藏的孔喉直径小于0.8微米,特低/超低渗透油藏注单分子水与注气的阻力相近。为此,通过添加化学剂减弱水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产生“小分子”水,这一思路,理论上可以全部波及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把剩余油驱替出来。
勘探院自主研发的第一代纳米驱油剂样品QS-SiO2,减弱了水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力,使普通水变成了更小的“小分子”水,更容易注入毛细管,大幅度降低了注水“门槛”渗透率。QS-SiO2注水波及到了普通水无法注入的低渗区域,这些区域存在大量的剩余油,是低渗透油田大幅扩大波及体积的潜力所在。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 长庆油田首口水平井同井注采试验取得阶段性进展2018 / 09 / 25
- 长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3亿吨2017 / 04 / 14
- 靖安油田领跑我国最大特低渗透油藏开发2016 / 09 / 29
- 大港油田潜山领域预探实现突破2016 / 08 / 17
- 大庆油田高质量推进油气生产2018 / 10 / 25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