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油气>天然气
亚洲迫切需要建立公平的天然气价格机制
2014-01-08 10:03  ·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  · 作者:董秀成  · 责编:系统管理员

  在当前政治环境下,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军国主义”图谋,亚洲安全合作将处于复杂和困难局面,而且这种状态或许长期存在。金融货币合作上,亚洲国家存在巨大猜忌,很难取得类似欧洲或欧元区那样的成功合作,人民币与日元地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尽管如此,东亚地区仍然存在合作经济贸易合作空间,其中能源合作具有共同利益和意识,因此应该可以大有作为,应是当前东亚合作困局中的主要突围线路,其中最重要的合作突破口应该是在天然气价格机制方面。

  由于天然气供给迅速增加,美国液化天然气(LNG)进口价格在全球最低,基本在3.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欧洲的价格维持在10-12美元。但是,以“日本清关原油价格”(JCC)为代表的亚洲价格却继续保持全球最高水平,高企在16美元以上。

  与美国相比,东北亚LNG接收价格溢价水平在12美元以上,相对欧洲溢价为3-4美元,在世界天然气市场上存在着巨大的“歧视性”待遇。随着全球天然气市场供给能力不断提高,亚洲天然气不公平的过高“溢价”使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挂钩的定价机制失去了合理性,已经到了需要彻底改变的时候。

  亚太市场,尤其是东北亚的天然气市场,是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速最快的市场,2012年,亚太市场消费了全球20%的天然气,同比增长7%。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天然气消费量总体保持上升趋势,2012年日本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达到8371万吨,同比增长了6.2%,占到世界LNG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2012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47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9%;天然气进口量达到42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6.3%。按照中远期规划,2015年中国天然气消费为2600亿立方米,2020年35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5000亿立方米,届时将超过欧洲成为美国外的世界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市场。

  但是,由于亚洲国家缺乏共同利益保护机制,大规模天然气消费优势无法发挥,反而在国际天然气定价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价格话语权。

  欧美地区有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且有管道天然气作为现货交易补充,基于市场平衡形成交易市场价格,而亚洲地区没有天然气交易平台,也缺乏区域外管道气补充,只有通过谈判形成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需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东亚国家面临着共同的价格歧视问题,客观上需要加强合作,将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脱钩,建立一套符合各国利益、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

  作者:董秀成,系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书记兼副院长。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