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内
绿色建筑诠释人文追求
2013-04-24 07:37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作者:陈柳钦  · 责编:系统管理员

  作为高耗能的重要领域之一,建筑业一直是人们改革能源利用方式的重要领域,也日益成为减排二氧化碳的“重灾区”。随着环保意识的崛起和“美丽中国”战略的提出,传统建筑模式要么自我革命,要么被革命。不改造建筑业,中国GDP就很难“变绿”,“美丽中国”就没有坚实的实现基础。“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建设“美丽中国”,要从制造“绿色建筑”开始。

  伴随着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绿色建筑行动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在绿色建筑开发热潮中,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绿色建筑是高成本、高标准、高技术的产物”。如果绿色建筑果真是这样“三高”产物,显然不符合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平衡”的基本原则。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节能、减排,其实这也是不全面的,真正的绿色建筑在节能、减排之外,还要提供舒适的工作、居住环境,后者才是最关键的部分。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绿色建筑实践,尤其是理论界的良好引导,业界逐步认识到“天人合一,和谐共生”是中国绿色建筑理念的核心,是有别于国际上其他评估体系、技术体系的灵魂所在。绿色建筑的发展使建筑的视野从人所使用的建筑本身扩展到人生存的整个环境,从当代人的建筑需求扩展到人类未来的发展空间,从致力于建筑功能和形式的统一扩展到人文、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建筑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建筑因为与人建构起生命情感存在之关系,具有着社会生活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涵建构,才使得建筑更具超越物体客观属性的审美特质,具有了审美内涵价值。这亦如丰子恺先生所言:“建筑最富有一种亲和力,能统一众人的感情。……建筑的富有感情的亲和力,是为了建筑由纯粹的(无意义的)形式和色彩构成,不诉于人的理智而诉于人的感情原故。”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从人文观念出发,绿色建筑不仅仅将价值取向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亦指向了审美化的生命情感。因此,追求生命情感的审美建构,也就成为绿色建筑不可或缺的价值建构。

  当绿色与美学结合,才能真正呈现出绿色建筑“以人为本”的宗旨。从人文理念角度看,绿色建筑就是要为人的生命情感,建造一个寄寓的场所。而且,这种寄寓生命情感的场所,不应当是对于生命情感的切断或者割裂,而应当是一种延续。绿色建筑在审美价值内涵的构建上,不仅要建造自然、健康、舒适和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住宅空间,更要强调自然美与人文美的融合,更要强调精神文化与生命情感在建筑商的融会构建,亦即在物我同境的建构中,实现人与物的同构与超越,从而进入审美境界。可以说,“诗意安居”,基础是“居”,重要的是“居”中的“诗意”实现。

  绿色建筑承载着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崇高理想,承载着人类与地球和谐相处而幸福地生活繁衍的美好愿望,亦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因此,“以人为本”应该成为绿色建筑的根本出发点和归结点,也就是说,绿色建筑要基于社会、人类之安居而思考问题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让老百姓共享绿色建筑发展的成果,解决“住有所居”的住房公平问题。“诗意安居”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理想化的审美境界,自然应该是绿色建筑所要追寻和达到的最高境界。

  (作者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国能源网 http://www.cnenergy.org
新闻立场




94%
6%
相关阅读
【稿件声明】凡来源为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报)的稿件,版权均归中国能源报所有,未经 中国能源报社书面授权,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video
503604249086294579.jpg
248393539728826338.jpg
590825454915592194.jpg
729927665644342725.jpg
interview
exhibition
更多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联系电话:010-65369450(9491/9438)官网 QQ群253151626

邮箱: nengyuanwang@126.com | 京ICP备14049483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025号 | 中国能源报社版权所有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