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新能源汽车能否
在我看来,我们仍处于新能源汽车快速起步的时候,应该努力实现统一的充电标准,意味着我们会使用同样的信号和插头。如果初始阶段使用不同的标准,会让消费者觉得非常不方便,而且会导致投资的浪费,可能这种时候并不是特别贴切。如果我们看一下历史当中创新和技术的发展,它淘汰了很多的原有技术,最开始从胶片到数字影片的变迁实际上是非常快的,年轻一代认为有吸引力的产品、服务和老一代是非常不同的,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这包括完全不同的共享汽车和定制化的服务,而不是简单的车辆购买。但是,人们仍然有出行的需求,更根本的一个任务和要求就是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同时保证消费者的出行是非常享受的。
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升级、变化,我们相信会变得更加个性化,我们也相信要有这样的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产品,才能让我们在竞争当中获胜。新能源汽车很符合这样的要求。
为什么没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呢?首先,这个新技术还是比较昂贵,因为电池本身成本就比较高,相信随着产量的增加可以降低电池成本。另外,政府的补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更多消费者买得起这样一种新的产品,并且帮助完成新能源的过渡。在这方面,中国政府给消费者提供的政策是非常成功的,整个汽车行业都非常感谢中国政府的支持。有的时候我们会
第二点,今天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汽车,消费者有很多地方规定限制,虽然中央政府的政策指向非常明朗。
第三点,当前因为电池规律的限制,纯电动车目前还不能够有长距离的里程,虽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用户确实需要在家里或者是在办公室充电,才能满足日常需求。
第四点,我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参与方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建设更好的基础设施、工作场所、停车场、购物中心等等,我们要寻找很可行的商业模式,这是核心。石油公司为这些传统的汽车提供加油的服务,我们也应该有类似的服务发展。汽车行业可以参与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当中,我们也有义务这样做,现在缺少充电设施,我们必须自己来做这些事情。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一个领域鼓励更多的公司和创新者。
我们正在亲身经历中国崛起,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历程,我们认为应该更加开放,更加公平的规则和标准,让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有更好的技术框架、技术规范,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可能不需要五年就可以获得大规模的发展,这个甚至比我们开发一款产品的时间还要短,作为行业一员,相信电动出行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障碍。
我认为技术当前确实是有的,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开放新技术。宝马有渐进式的技术路线,也有革命性的产品,我们革新性的产品是纯电动汽车,比如说i3,对于这种小型的汽车还有城市的环境来说是最适合的,因为不同的里程可以给客户提供多变的、灵活的选择。i3,我们投资建立了一个可持续的生产设施,我们生产当中使用的能源都是来自于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对于渐进式的技术来说,插电式汽车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电动汽车的体验,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接受好电动汽车,因为它不受纯电里程的限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可以让中国只拥有一辆汽车家庭有更好的选择,这是我们当期最好的技术路线选择。
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行驶的比例对于用户以及政府来说都不确定,宝马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创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不确定性,我们的成果也就是宝马的这个项目,我们都在推进电动行驶里程自动化,电动行驶里程的数据可以通过众多车型中提供的互联功能获得,例如实时监测功能,最终目标是将电动行驶里程作为新能源奖励或处罚政策的基础。技术上更为先进的解决方案是将车辆的位置、检测设备与混合动力控制策略相结合,在车辆进入特定区域后,自动切换为电动行驶。例如,在北京特定区域,可以是五环或四环内,我们非常愿意为政府提供设置此类奖励机制的支持,从而确保用户更加恰当地使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从这个角度看,宝马热切希望在行业内与百人会等智库讨论合作事宜。
便捷的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可以促进市场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在李克强总理和默克尔总理的共同引导下,中国和德国目前正在努力实现统一的充电通讯标准,统一的充电标准是使新能源车迈向广阔市场的前提条件。
宝马认为,简单便捷的充电网络起着关键的作用,包括充足的基础设施和流畅的支付体验。作为宝马出行服务战略的第一步,即时充电项目于2015年9月正式投入运行,这是与中国普天合作启动的公共充电服务品牌,2016年,即时充电的网络将翻番,在全国范围内布设超过1000个充电设施,而且这些设施均能与宝马互联驾驶终端轻松的定位和连接。在我看来,一个接纳各种技术解决方案统一的新能源车市场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样一个统一的市场,应该对产品的来源持开放态度,不论其为进口或本地生产。鼓励电动行驶的措施可以包括非货币的鼓励政策,例如免费停车,免费通行,不限行,以及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户电动行驶的激励政策等。以挪威奥斯陆为代表的实践已经证明,非货币鼓励政策的成本收益是比较好的,总的来说,友好的新能源车政策环境对于开放市场和鼓励技术竞争非常重要。只有开放的市场和自由的技术竞争,才能促使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的电动出行就在不远的未来,作为一名企业家,我深信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决定我们成功与否。正如陈理事长所强调的那样,企业与政府的协同努力将带来有竞争力、创新驱动、面向消费者的新能源车生态,进而为我们的消费者带来更多愉悦,感谢大家的关注,非常感谢!

- 陶氏化学任命黄祝龄担任大中华区总裁2013 / 07 / 29
- 品牌价值再创新高,华为斩获“最高端中国品牌奖”!
- 苏波会见宝马安格 望加强和深化新能源汽车合作2014 / 05 / 28
- 施耐德携手TELEHOUSE 抢占中国数据中心市场2013 / 05 / 21
- 页岩气:一个成功的美国梦 页岩气造红利2014 / 09 / 11









- 阳光电源日本展会签单100MW
- 国家电投年度“成绩单”亮眼
- 红沿河核电基地上网电量再创新高
- 2020清洁取暖县长论坛媒体吹...
- 国家电投首期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 “零碳中国”倡议在京发布
- 天鼎联创携手宏华国际 共创海...
- 生态文明社会化实验室“企业...
- 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
- 阿特斯集团2020年新春联欢会...
- 阿特斯2020全球销售大会拉开序幕
- 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学术委...
- 国际新能源年会共商“转型和...
- 2020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
- 2020年山西省能源工作会议召开
- 鉴衡成立风能专家委员会
- 2020硅藻新材料科研成果新闻...
- 能源数据与网络安全展将于3月...
- 电力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电力关...
- 2019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